一.活动背景介绍
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和教育普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潍坊高密地区的公益学堂作为推动当地教育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基地。位于西周阳村的英华学堂是高密退休教师赵洪星开办的公益学堂,村里的孩子可以在假期到这里免费汲取知识,开阔眼界。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让我们能够通过推广普通话,助力乡村振兴。
潍子送芳支教队(下称支教队)经过前期的筹划与宣传,已经引起当地居民对“推广普通话”实践活动的关注与支持。到达支教地后,八名队员两两一组,经过商讨协调与课程设计,分四次给孩子们讲授逻辑上相互衔接,层层递进的推普课程。
第一课由张科和马文迪讲授。他们重点介绍了普通话的概念,以及推普的重要性和意义,增强了孩子们对推普课程的重视。此外,第一组还通过“说绕口令”的普通话小活动,寓教于乐,增强课程趣味性。
第二课由温炽榆和赵子晗讲授。他们向孩子们普及了中国共同语的历史由来以及近代我国推普工作的开展历程。第二组从纵向角度让孩子们对推广普通话的历史发展有了较为系统的了解。
第三课由张鹏程和吕至若讲授。他们将推普工作具象化,让孩子们进行了声母和韵母的训练。对于每一类拼音,第二组举了丰富的词语作为示例;且重点讲解了易混的发音如鼻音和边音,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等。第三组的两名队员在聆听孩子们的朗读中识别错误并即时进行纠正。
第四课由王明军和林佳彤讲授。第四组的推普工作承接第三组的普通话发音训练,进一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使推普课程具有高密地方色彩。他们将普通话发音和当地高密方言进行对比,重点纠正了部分日常生活中习惯说方言的孩子的普通话发音。
这次以“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支教活动为潍坊高密地区的居民带去了普通话的便利,促进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通过支教队成员们的共同努力,此次推普工作提升了当地居民的语言素养,增进孩子们对国家通用语言的认同感,为他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