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工大学子“三下乡”:中国丹寨非遗周盛大开幕

2023年7月21日晚,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指导,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黔东南州人民政府主办,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黔东南州文体广电旅游局、丹寨县人民政府、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三届中国丹寨非遗周,在贵州省丹寨县拉开帷幕。为探索非遗的当代价值,数字化赋能非遗保护,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的“青春筑梦乡村振兴,非遗花开多彩黔乡”暑期“多彩贵州”专项社会实践团前往丹寨县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实践调研活动。
本届中国丹寨非遗周以“非遗·在时尚中闪光”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多项非遗项目集中在此展演、展示、展销。开幕式上举行了黔东南州文化旅游产业招商项目签约仪式,共签约文化旅游招商项目16个,协议总投资25.975亿元,助力实现“举办一届非遗周、开启一个旅游季、聚集一批好项目、掀起一次消费潮”的活动目标。
7月23日,来自黔东南州各县市的民族同胞,身着隆重靓丽的盛装,带着独具特色的非遗展品,前往丹寨县举办民族盛装巡演。载歌载舞,欢声笑语,手拿花鸟鱼虫图案蜡染小方巾的白领苗方队、独特的芒筒芦笙乐舞方队、锦绣飘逸的八寨苗盛装方队、自信满满的苗族民俗方队……各族同胞以饱满的热情展示着独特的民族风情,现场游客深受感染。
与此同时,在丹寨县万达小镇上,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传承人们带来了属于自己民族的特色非遗文化。实践团成员采访了多位非遗项目传承人。其中,布依族刺绣传承人为实践团介绍了传统布依族刺绣制品的制作工艺。来自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布依族刺绣,是一种集绘画、剪纸、技艺为一体,反映布依族风土人情的传统民间美术,布依语称"绡哇",当地人又将其称为"绣花"。早期以当地土布作为材料,纯手工制作,成本高且生产效率低。随着技术发展,现在的工艺选择采用机械织布,省去了纺线、织布、蜡染、缝制等步骤,而刺绣部分采用手工,既保留了最宝贵的传统工艺,又提高了生产效率。
参观过程中,正在进行直播卖货的贵州酸汤摊子引起了实践团队的注意。贵州凯里酸汤鱼制作技艺省级传承人吴笃琴向实践团成员介绍,贵州酸汤的“酸”来源于自然发酵而非常规的酸味食材,通过土坛发酵制成的酸汤别有一番滋味,无论是在味道、存储时间还是酸度上都远胜其他常见的普通酸味调料。多年的实践中,她始终坚持创新理念,不断试验提高酸汤可调度,和多家商铺达成合作打开销路。现代酸汤的销售已不再局限于本地,而是通过线上电商平台将酸汤送到全国各地,让非遗走向潮流、走向世界。
创业大学生团队的负责人成城向实践团成员介绍了蜡染、蓝染工艺。他说,这种特殊染法和要求布料需为棉麻的特性有别于现代工艺,对环境更加的友好。团队在创业过程中,不断为蜡染注入时代活力,在款式、面料、纹样、染法等方面不断创新,突破了传统审美的限制,将年轻化、多元化理念融入蜡染设计,让蜡染、蓝染真正地走进人们的生活,产品深受年轻人的喜爱。成城说,当我们把这种衣服穿出去时,可以很骄傲地告诉别人,这是我们本民族的文化。我希望我们能让民族文化走出地方,走到世界各地去!
第三届中国丹寨非遗周共有来自全国多地的60个非遗传统工艺在此展出,苗族泥哨、布依族刺绣、侗族刺绣、丹寨鸟笼、三穗竹编……丰富多样的非遗技艺在此展示,令游客目不暇接。黔东南州向世界展现了绚丽多姿、异彩纷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擦亮了一张耀眼的“贵州名片”!
  
 
时间:2023-09-18 作者:车嘉程 来源:大学生家园 关注: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
  • 经济转型,旅游业当先
  •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实践中感受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同时进一步了解近年来淄博市经济转型与旅游业发展
  • 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