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子龙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19级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于2019年入伍,2021年退伍,在新疆某合成师服役。从小,何子龙的家国情怀就很强烈,他认为参军入伍是每个中国人应该去做的事情,殊不知在校大学生应征入伍的难度,第一年他失败了,但拳拳赤子之心怎能使他放弃,在他的坚持不懈下,终于在大三那一年,他如愿以偿,能够入伍服役。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家国情怀突出体现为爱国奉献的精神,堪称一种精神坐标。何子龙就拥有这一精神坐标,他很清楚边防地区都是远离内地核心区的边缘地带,那里不仅缺医少药,而且,不是严寒就是酷暑。但入伍时,他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一个环境相对艰苦的边疆地区——新疆,为边疆地区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当所有人都在感叹边疆地区的艰苦条件时,何子龙却说比起70-80年代在巡逻时完全吃不上含沙子热饭,只能随时随地搭漏风漏水的帐篷的艰苦条件,现在有自热类食物,有暖和的活动板房的他们是幸运的。对于一名边防战士从七八十年代从未变过的是他们最初想要守护万家灯火的坚定的信仰。
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什么东西都可以低估,但唯独不能低估青春的能量;青年时期的积累与沉淀,往往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作为一个士兵,最重要的是服从上级指示,作为一个大学生士兵,应该具备国际视野,多关注国际局势。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受访者合照
所谓英雄,不过是平凡人挺身而出。哪有什么理所当然,只不过为保家卫国,一生赤胆忠心。他在中印边境时,在加勒万河谷举行了一次升旗仪式,悬崖上面写着“大好河山,寸土不让”,无限的自豪感涌上心头,他只觉得非常佩服解放军战士,他没有切切实实的经历到中印冲突之中,但是在那一年的时候,除了加勒万那次冲突,还有解放军战士与印军在山头发生冲突,印军拿着石头等各种东西往下面砸,他们顶着盾牌把印军打跑,只让他倍感自豪。何子龙坚定的说:“如果真正到冲突的时候,党让我上我就上,我不怕死,作为一名中国人,真正面临边境冲突时候就应该没有任何理由不往前冲。”
今天,家国情怀更体现为一种时代责任。参军经历锻炼了何子龙,丰富武装了头脑,强健了体魄,这段经历有利于他奋进在新时代,亟待他激荡新气象、成就新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