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学子三下乡:数字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南阳镇武陵村作为2021年乡村振兴示范村,响应政策号召,近几年持续聚焦产业兴旺,深入实施农业强基工程,形成了综合全面的农业智慧园区和多种作物产业共同发展的空间格局,具有模范作用。为了探究武陵村乡村振兴的先进模式,南通市武陵村调研团走访武陵村村民,并对武陵村前书记张建飞、武陵村现任书记黄晓丹进行采访。
在对村干部的采访过程中,团队成员了解了该村针对乡村振兴五个方面的治理成效。在产业兴旺方面,武陵村将村内土地流转给上海室外蔬菜基地,村民不仅可以获得每年每亩约700元的土地租金收入,还可以受雇于蔬菜基地获得劳务收入。在生态宜居方面,武陵村鼓励垃圾分类,实施厕所改造工程,目前村里80%的厕所都为卫生厕所。在乡风文明方面,武陵村实行积分管理制度,对移风易俗等多个方面对村民进行评分,村民可以凭借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利率优惠、免费体检等一系列实惠。在社会治理方面,武陵村实行网格化治理,将原有社区细分为数个“微网格”,并在网格中设立道德委员会等组织,由网格长带领下网格员进行精细化管理。在生活富裕方面,武陵村发挥党员带头作用,让党员和乡贤一起带动村民就业。谈及未来,黄书记表明还将创立品牌,加强有机蔬菜的研发,推进乡村文旅建设。
此外,调研团通过采访田间劳动的村民,深入解了武陵村的土地流转。武陵村的村民大多将自己的土地承包给当地的大型农业种植基地。农民自己种田每亩年收益约1100元,而出租土地每亩年收入可达700元,加之可以受雇于种植大户获得时薪约15元的雇佣收入,农民的年收入得到了极大的改观。
通过社会福利和乡风文明建设,武陵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村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升,农田环境也焕发出新的活力。未来,武陵村将继续努力,不断推动乡村振兴,为农民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武陵村的土地流转依托于村委会与种植大户的对接。为了深入了解数字农业的运作过程,南通市武陵村调研团对上海市外蔬菜农业基地负责人朱成鑫进行采访,并参观了嘉禾力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
朱成鑫的农业基地是武陵村大部分土地的流转对象,解决了武陵村几百人的就业问题。他最初是被启东丰富的土地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所吸引。在创业初期,为了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他曾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实现村民与企业的共赢。目前,朱老板已实现了规模化种植,蔬菜产量高,品质好,不仅解决了武陵村的就业问题,还对周围其他村产生辐射效应。在竞争优势方面,朱老板还提到了通过扩大销售渠道提高附加值以及错峰上市等多个策略,未来还将深入线上销售渠道。
在参观嘉禾力有限公司的过程中,团队成员对公司陆经理及数个公司员工进行了采访。嘉禾力有限公司的主业是大棚蔬菜种植,已实现全自动化无土栽培,每亩一年收入可达十五万。陆经理介绍,栽培的营养液由施肥机根据不同植物及同一植物生长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配置,此外还有自动化灌溉系统,温湿度及二氧化碳控制系统,光照调节系统,除虫系统等各项装置对作物生长进行全方位调控,整个生长过程都依靠计算机控制补给。此种培育方式长期来看不仅大大节省人力成本,培育出的作物品质也远胜市场同类产品,收益十分可观。在对公司员工的调查中团队成员发现,公司福利待遇也十分优厚,严格遵守八小时工作制,老板对员工的生活也会给予充分的关怀。
 
时间:2023-08-08 作者:杨新月 来源:大学生家园 关注: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
  • 河海学子三下乡:数字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 巢湖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学子暑期“三下乡”活动:“杨”
  • 城市发展调研:以东昌府区为例
  • 城市发展调研:以东昌府区为例
  • 为深入了解中央“三农”政策落实的成效,分析聊城市东昌府区乡镇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进一步研究支持乡村振兴战略,8
  • 08-07
  • 探索“绿色低碳”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