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农学子三下乡: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效开展文化支农的对策研究

今年遇到了十堰市近十年来的最高气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赴湖北省十堰市调研队在41度的天气下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下乡调研。受到疫情因素的影响,调研队的调研是线上和线下两部分同时进行。线上主要是面对平常使用手机比较多的大学生和中学生。样本群体相对比较单一,但是好处是方便快捷,可在短时间内收集大量样本且不用近距离接触,有效地减少了疫情传播的可能性。线下则是调研队成员亲自下乡,这样就可以更近距离更直观的感受乡村文化振兴的现状以及对于农村带来的好处。更可以接触到乡村文化振兴的主体。
通过分析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可知,从中学生大学生那里收获的样本,通常表现出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了解程度比较高的特征。他们在学校的长期教育下,对乡村文化振兴问题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且能够意识到“文化兴则乡村兴,文化强则农民强,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但与此同时,他们对于所在地区是否重视文化建设的了解程度不够。有心为家乡乡村文化建设助力,却不知道途径而迟迟没有行动。
同时,调研队也采访了一些返乡就业的人群。他们作为回乡完成乡村振兴的高知分子,对于乡村存在的问题更加了解。他们所提出的宝贵建议也更具有参考性。从这部分人群所填写的调查问卷中,可以得到的结论是:乡村文化的宣传程度还不够,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不健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也有其局限性,比如受教育水平的影响,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再比如,好的文化产业品没办法走出乡村,销售的渠道太少,导致产业无法进入良性循环。
从这里调研队找到的解决方法是:完善乡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贯彻九年义务教育,弥补乡村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向乡村注入更多的师资力量,同时使乡村的家长重视起孩子的教育,提高乡村人民的素质,从而实现文化振兴
同时,调研队也采访了一些老人家。他们是很多乡村文化产业的主体。有的是非遗的传承人,有的则保留着比较完整的乡村习俗。但是如果想要保留这种文化,需要有年轻的人去接管这样的手艺,使其不至于失传。也要摒弃一些乡村文化中的封建糟粕。比如卜卦算命看风水。大操大办红白喜事,这些都是不符合科学发展和绿色发展理念的。
三下乡活动结束了,但是此行的收获确实非常的丰硕。通过这次的活动让成员们更加明白了,乡村还需要新时代大学生更加深入的去调研,去认识到问题的关键。祖国未来的发展靠青年,当大学生走出校园踏上社会时,不能忘记农村还有一些地方需要帮助。青少年理应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为乡村文化振兴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
 
时间:2022-09-04 作者:郑雅淇 金海灵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关注: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
  • 发扬红色精神
  • 2022年7月6日,由湖北医药学院的大学生组成的“别山红日”社会实践队,前往湖北黄冈红安县,重温红色精神。通过讲述红色革命故事,激发
  • 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