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环境问题也越来越棘手。在追求绿色环保的今天,发展新能源是实现绿色经济的必然趋。
为响应国家绿色发展的号召,烟台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源源不绝”实践团队于7月3日前往烟台芝罘区、莱山区、福山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所在区域进行实地调研访谈,探究新政策背景下“最后一公里“的民生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尤其是智能以及新能源汽车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国家大背景政策支持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然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中,电池、电机和电控三大核心技术亟需攻关,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质量、掌握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问题迫在眉睫。
此次“源源不绝”社会实践团队走访了烟台各地充电桩区域,采用调查问卷、实地采访等形式对使用汽车充电桩用户开展调查研究。
车主访谈,直击充电桩的实际问题
此次采访内容涉及用户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看法、新能源充电桩便捷程度、充电价格、充电时间以及充电桩管理等问题。团队对问卷数据和采访内容进行了详细整理后发现,如今有意向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人占比率达52.48%,在与新能源汽车车主的访谈中了解到,他们更多关注的是充电桩进社区难、充电桩分布不合理、手机app无法及时更新充电桩区域等问题,其中被提到最多的是充电桩难以进社区的问题。
就充电桩难以进社区这一问题,团队成员通过调研了解到,充电桩的建设过程比较复杂。如果在停车场建桩就需要支付相应的租地以及管理成本,如果在小区建立充电桩,则需要经过电网、物业以及其他业主的申请报备才能进行安装,而且在安装时需要较大电压、电流往往会造成安全隐患,所以很多物业部门以安全为由,不允许安装充电桩。
目前,我国鼓励“刚需”的社区尽快完善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关建设充电基础设施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提升。在这样的产业上升时期,相关的政策建设需要与基层同步跟进,这不仅需要国家大力支持,还需要基层各个群体的重视,才能让新能源汽车走进大众心里。
不同群体访谈,聚焦“充电桩那些事儿”
处于新能源充电桩行业下游的网约车司机是目前充电桩最大用户群体。通过采访团队了解到,网约车司机由于工作的特殊性需要经常在烟台各区往返,其中问题大多集中在:充电桩数量充足,但是经常无法正常工作;充电桩老化严重充不上电;报废充电站地图没有及时更新;冬天新能源汽车耗电快,充电桩供给不足,很难及时充电。
实践结束,团队成员认真分析总结了当前烟台市新能源充电桩面临的各种问题。随着国家和各地政府连续出台政策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充电桩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老百姓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逐渐提高。在建设充电桩方面,要保证加速安装充电桩的同时,做好基础维护。如果维护运营不到位,充电桩数目再多也形同虚设,而且也不利于长期使用。所以前期在开展新能源充电桩建设工程时,要搭建好维护体系,做好相应的管理运营制度,提高充电桩的使用率。
团队建议要科学规划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强县城、乡镇充电网络布局。在走访调查中,成员们发现烟台各地充电桩多集中分配在市区,相对于人口密集的芝罘区、福山区的充电桩却少之又少。团队建议政府以各城乡县镇建设为重要载体,尽快补齐县城、乡镇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短板。除此之外,可以利用商圈、单位、停车场等资源,多建设一些有利于用户充电的服务站,同时借助“互联网+”提供更多便捷的自助式充电服务。最后,鼓励并且支持小区安装充电桩,将更有利于提高新能源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