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中华美德,赴滁志愿奉献实践
传承中华文化,奏响盛世乐章。为迎接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助力抗疫,关心下一代成长,进一步深化大众对“尊老爱幼”中华传统美德的理解,弘扬为人民奉献的高贵精神,推动青年学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2022年6月16日,滁州学院地信学子赴亭城志愿奉献实践小分队在滁州市开展了名为“奉献爱心,回报社会”系列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小分队成员分别前往来安县中医院、滁州市紫薇小学、滁州市陈桥社区居委会三个地方开展为期七天的志愿实践活动。
助人也需仁心
2022年3月以来,国内疫情反复,安徽的抗疫情势也扣人心弦,小分队成员将在来安县中医院担任防疫工作志愿者和就医指引志愿者。同时,在医院做志愿者,可以了解医院的工作流程,可以更加精确的了解医院设备,能够有效的提高就诊效率。
志愿者队员前往来安县中医院担任医院志愿者,疫情防控期间,为了防控的需要,无论是乘坐公共交通,到处都需要登记个人信息,当然医院也不例外,作为防疫抗疫的第一线,志愿者的工作任务主要是在医院入口设卡排查,对外地就医的人员进行信息登记和填写,对来访的外来车辆和人员进行信息登记,对医院的来往车辆和患者进行登记检查出入卡等。
除了防疫信息登记,志愿者队员还担任着导医台志愿者任务:站立门诊厅,主动迎接病人,询问病人需要,做到有问必答,做好咨询工作,协助年老体弱者病人挂号、送诊等。
防溺水防意外
防患于未然,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广大学生能否健康的成长。因此,小分队宣讲队成员前往滁州市的紫薇小学进行暑期防溺水教育宣传活动,希望可以为孩子们加强对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的认知。
暑期安全宣讲内容分为,家中防火电,外出防溺水,还有疫情保护三部分。教育同学们不玩火,不玩弄电气设备,活动中,宣传队员针对夏季火灾高发和暑期溺水事件多发的情况,着重从求救、自救和互救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安全培训,讲解了一旦发生意外如何报警、火场逃生与自救等一系列消防知识及防溺水“六不准”。同时,希望老师与家长加强联系,在暑期更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不断加强孩子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最后,宣讲队员也告诫同学们:“夏季是火灾和未成年人溺亡事故的高发期,严禁私自下水游泳或到河边、池塘区域游玩。不能在野外点火,在家里更要加倍注意防火,教育同学们不玩火,不玩弄电气设备,消除一切火灾隐患,谨防火灾及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在另一方面,宣讲中,从疫情防控知识、增强疫情防控意识等方面宣讲关于暑期防疫内容。宣讲队员以身为例,教小同学们如何正确戴口罩、洗手。本次宣讲强调了安全和心理健康知识,也为学生们做好科学防护,让同学们都能够科学合理地防疫,安全度过暑假。
关爱空巢老人
为了关爱“空巢老人”,使家中无子女的空巢老人内心不再感到孤独,小分队成员前往安徽省滁州市陈桥社区,为老人们清理房间、收拾屋子、和老人们一起做饭,令空巢老人们的生活不再孤单和寂寞,也希望以此呼吁社会加强对空巢老人的关注。
志愿服务队首先来到是李老人家,九十多岁李老带着有精神障碍的七十多岁儿子一同生活,老人随年迈,但是身体却很好,可以进行日常生活的一些操作。通过与李老人的聊天,志愿者们了解到了当前部分高龄老人的生活。听老人说日常没有其他事可做,每天做做菜,打扫打扫卫生,看看电视。跟老人们谈现今的民生政策,跟他们聊社会趣闻,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在聊天中,老人告诉队员们:“由于水管老旧,一直在漏水,希望你们帮帮忙,早些来帮忙修一下。”队员们将问题反映给了社区居委会。并告诉李老:“有困难可以跟居委会联系,居委会也会及时去解决。”并留下了居委会电话。
第二天,志愿服务队来到七十多岁的张老人家,一人独居,有精神问题,好在有兄弟住在旁边,也会来到老人家中给予帮助,可以让老人独自生活。
活动感想
经过几天的实践活动,各位志愿者锻炼了自己的活动能力,提高了个人素质,增强了自己对于建设国家老龄事业的责任意识。通过去担任志愿者,去经历人世百态,去帮助那些迫切需要帮助的人。在未来的日子里,小队所有队员们将努力在青春的赛道上跑出当代青年的好成绩。
时间:2022-08-09 作者:张贤哲 来源:社会实践纪实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