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大运河实践队赴济宁市运河沿线开展古运河调研活动
为进一步学习京杭大运河济宁段的历史文化,深入挖掘运河文化内涵,传承和发扬古运河精神,8月6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寻梦大运河实践队前往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运河沿线开展实践活动,并来到独具运河特色的伊斯兰教清真寺——东大寺开展深入调研。
实践队员们于8月6日上午十时抵达济宁市任城区运河路,与前来对接的讲解员会面,在其带领下,队员们度过清真寺铁索桥,抵达东大寺正门。讲解员随即告诉实践队员们:“东大寺大门的前半部分是一座日月石坊,它始建于明代,其上的石坊在动态的运河与静态的古寺之间起到了一种舒缓协调作用,其上的牌坊更是将中国传统建筑与伊斯兰教文化艺术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进入东大寺后,实践队员们依次参观了邦克亭、后窑殿和碑廊,并调研了碑廊中的碑刻内容,队员们了解到这些碑刻内容大多是有关教义教规、政府告示、建寺说明、捐款芳名的。
离开东大寺之后,实践队员们对古运河沿岸居民进行了采访,询问其生活情况。李女士接受采访时表示:“运河便利了人们的交通出行和物流运输,祖国在日益强盛,运河文化也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和保护,总而言之我们对生活的满意程度较高。”
最后,在调研梳理环节,实践队员们翻阅《济宁市老运河、越河围合地区概念性规划》。规划中要求,古运河、越河围合地区将按照“一岛一环两核多点”的发展思路展开建设。东大寺周边地区作为其中一核,济宁市将对其实施系列保护措施,并延续东大寺周边传统商业,促进古运河沿岸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队员们对古运河沿岸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实践队员黄远馨表示:“古运河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历史记忆,它代表着济宁市过往灿烂的商业文明,在提倡运河文化保护的今天,我们应该赋予古运河全新的时代意义,让其焕发出新的生机!”
时间:2022-08-07 作者:侯慧琳 来源:寻梦大运河实践队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