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融绿青东实践团——探寻功勋营二井
8月2日,胜利油田工作人员带领融绿青东实践团成员走进营二井,参观胜利油田的第二口功勋井,也是继华八井之后的全国第一口高产油井。走进营二井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翻书型日历雕塑,作为营二井的纪念碑,它记录下了1962年9月23日,山东东营地区营二井喷出高产油流,用15毫米油嘴求产,日产原油555吨,刷新了全国单晶油产的最高记录,证明了东营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在营二井的南侧,就建有九二三纪念雕塑,记录了营二井的来历,也记录着这里曾经辉煌的一切。
绕过雕塑,融绿青东实践团成员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了当年营二井遗留下来的钻井井口,在这里,似乎能感受到爷爷辈的胜利石油人们,怀揣一腔的热血,坚定为祖国的石油勘探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来到这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1962年打营二井,适逢“三年自然灾害”的最后一年,年景如雪上加霜。吃的是地瓜干面,白面按计划,每人每月供应12小两,只有一斤的四分之三。住的是改造的牛棚、猪圈、羊圈和为数不多的帐篷、草屋。平井场,立井架,全靠人力。一根钻杆长9米,重270多公斤,营2井设计井深3000米,3000米的钻杆全靠人拉肩来扛。困难的生活工作条件没有吓退胜利石油人,复杂的地质状况没能阻挡胜利的脚步,他们调整思路,蓄意进取,加快勘探步伐,取得一个又一个突破。从9月23日喷出第一口油到1963年底,东营地区初步探明含有面积11平方千米,石油地质储量1200万吨。现如今矗立在这里的还是当年前苏联制造的承压能力较强的井口,被叫做大罗马井口,这也都证明了当年的胜利石油人们的工作条件的艰辛刻苦,为了纪念,这个井口被保留至今。现在营二井四周被新建设的新能源项目所包围,实地观察后,实践团成员们很荣幸得以见证营二井这位“老前辈”老树发新芽的新征程。
在井口正南路可以看到胜利之光鲨鱼浮雕地面墙,是一个半圆弧的造型,并且上面的内容从左至右是用匠心手写实的表现手法,将营二井当年生产的现场的场景做到一个最大程度的还原。工作人员向实践团成员介绍了一幕很有代表性的场景:石油老前辈当年在篝火旁学习矛盾论和实践论、老前辈们人拉肩扛运输石油设备以及物资,原油运出胜利门进一2等。这些虽已成为历史,但通过纪念墙的形式,实践团成员仿佛身临其境,让现场的每一位同学对当年的场景有更为直观的感受。
接续奋斗,继往开来。从2021年油田加快自主投资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进度。营二井区域新能源工程是油田第一个集合了“风、光、热、储”四类新能源技术的示范点,也是油田加快新能源开发利用,盘活土地资源,打造能源结构转型升级的示范点。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营二井优良传统教育基地与新能源建设工程相互映衬,胜利精神将在这种创新开拓中接续传承!
时间:2022-08-02 作者:赵君 来源:山东理工大学融绿青东实践团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