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家乡文化,讲述美食故事

“民以食为天。”吃,自古以来,便是百姓眼中的大事。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不同地区有不同地区的吃法,可谓是城市有别,风味多样。“海底小纵队”是由来自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精诚书院21级医学影像学专业的13位同学构成的暑期社会实践队伍。由于疫情的原因,2022年6月17日-6月22日,团队成员在自己的家乡积极寻味,力求探索家乡原生美食并分享到小组群中。
在项目负责人分配完各小组的实践任务后,小组成员积极投入实践活动。,探索了舞钢罐饺子、尚店镇牛肉、博爱杂拌、安阳扁粉菜的文化魅力。小组成员各司其职,配合默契,或是走访百年老店,探寻制作流程;或是进行感官评定,分析营养价值;或是搜集查阅资料,了解美食背后的文化故事。“海底小纵队”一起体会在中华五千年历史演变中留存至今的中国味道,在饮食文化中感受文化自信。
首先是舞钢罐饺子,根据走访舞钢镇的吕坤原同学得知:舞钢罐饺子是舞钢周边乡镇的地域性特色小吃。旧时,多岀现于集市、庙会,为方便于贩卖与保温,盛于大尺寸的敞口瓦罐,故此得名。舞钢罐饺子里面有饺子、丸子和酸汤,有喜庆团圆之意,成为舞钢地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罐饺子即是指舞钢市名吃—连汤罐饺子,美味三香。其汤酸微辣,鲜美无比;其饺子做工精细,品类繁多;其与饺子同锅混下的菜丸子香纯清菜,吃饺子,品丸子,喝鲜汤,一碗三味,美不胜收。随着时代的推移,罐饺子从单纯的羊肉馅发展成多滋味多品类的驰名小吃。
接着,我们跟随郜玉洁同学的足迹来到了河南焦作,为探寻家乡文化,2022年6月20日,小郜来到了焦作市的特色美食名店之一:博爱杂拌王。据她的讲述,刚进店里,写有“焦作市特色美食门店”字样的招牌直映眼帘,往里走,又出现了一个刻有“博爱水席”四个大字的字匾在墙上挂着。点了一碗杂拌,飘香四溢并且分量很足。细细品尝,小酥肉外酥内柔,水汆丸子松软爽滑,竹笋鲜脆,鲜肉的香味全入到汤里,吃后让人难忘。目前,博爱杂拌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就代表着焦作的美食文化在逐渐地走向全国各地,收获了大家的喜爱。
最后,靳微康、辛里明和郭皓妍同学为我们带来了他们的家乡美食记录:安阳扁粉菜。为感受淳朴的人文气息以及河南各地的传统特色,6月10日,靳微康同学来到安阳具有悠久文化的仓巷街的小吃街。提到安阳的特色食物,他首先想到的是扁粉菜,已经有60年的历史,通过老板的讲述,他得知了扁粉菜的由来以及做法。安阳扁粉菜经营者一直在高汤的做法上下功夫,使扁粉菜味道不断改善。吃扁粉菜的精髓在于辣椒,辣椒要香而微辣。还有味道一绝的酱香葱油大饼,该同学更是参与其制作与售卖等一系列过程,色香味俱全。据辛里明同学所述,一般卖扁粉菜的早餐铺,都会配以免费的热乎乎的豆浆,吃上一口菜,吃上一口汤,安阳人一天的精气神便都有了,特别是吃到最后把油饼往高汤里一泡,那叫一个得劲!扁粉菜是大锅菜,以扁粉条为主原料,熬一大锅的高汤,将扁粉条下锅煮熟,再烩入豆腐片,猪血片和青菜。盛上一碗加点辣椒,配上热乎乎的油饼,吃上一口,怎一个“爽”字了得!
在此次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海底小纵队”深入的了解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展现不同的传统美食其独特的魅力,也清晰地感到“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道理。我们向往烟雨江南的甜,也憧憬川渝的辣,但我们依旧无法彻底离开养育我们的这片土地。“海底小纵队”的美食虽说无法自成一系,但很好的体现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很多美食并不逊色于经典名菜。家乡好,只有家乡人才知道,爱中原上的美食与风景,也爱这河南中原。
“海底小纵队”面对着传统美食,品的不仅仅是味道,更是一种情怀。这是骨子里对家乡的留恋,让味蕾捕捉到了归属感。街头巷尾的老味道依旧是最鲜活的存在。“海底小纵队”实践团,依旧在行动。
 
时间:2022-07-15 作者:潘宇 来源: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精诚书院海底小纵队 关注: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