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千果古韵,探今巷繁华
【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7月13日讯】7月12日,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青果拾遗小队”来到常州青果巷,寻名士遗风、观古巷新颜,在这里展开了一段与千年古巷对话的研学之旅。
青果巷原名“千果巷”,曾是商人小贩交易水果的一条街巷,后来大家氏族来到这里聚居,逐渐成为常州的文脉之地,书香盈巷,墨飘运河。如今的青果巷,入眼即一派江南水乡的风韵,小桥流水,青瓦粉墙,古居错落。加之近年常州市对其的修缮与改造,既保留了古意盎然、娴雅清丽的文化气质,又在喧嚣声中透露出十足的商业烟火气。
穿梭于青果巷的粉砖黛瓦之间,小队成员郑雨婧发现,这条巷子里大多数建筑都与历史文化名人相关:唐荆川纪念馆、周有光图书馆、进士牌坊等。小巷中间保留着古街道遗迹,用玻璃封存,两旁是进士坊残件与会员坊残件,更是直观地将名人史展现在众人面前。带着这个疑惑,小队成员们询问了当地老人,原来这里曾先后走出了百余名科举进士,为国家源源不断地输送了许多经纬治世的优秀人才,而后便有了“江南名士第一巷”的美誉。常州不仅是一座经济繁荣的城市,也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而这条小巷更是常州名人的荟萃之地,每一砖、每一瓦,无不诉说着光阴里的人留下的故事。
带着对他们的好奇,小队成员先来到唐荆川纪念馆。馆内“贞和堂”建筑雄伟大气,尽显当年唐家辉煌,颇有大家风范。成员们了解到,荆川先生一生仕途曲折,屡遭贬黜,但仍能心怀天下,以济世为念。唐氏家族受其熏陶,一代又一代将此观念传承赓续,引领了“重人文、重经世”的一代常州学风。继续走访,盛宣怀故居里透出亦官亦商的盛宣怀的一生,他曾致力于创办洋务企业,从经济形态上改变了中国五千年封建农耕的基础。小队成员沿巷一路向东,饱览重塑汉语韵点规范的赵元任、周有光等青果名士的风采;走近投身革命的张太雷、史良等革命先驱波澜壮阔的一生。名士济济,鸾翔凤集。不同年代的仁人志士在此汇聚,文人气息早已填满整个小巷,流传千年。走遍青果巷的名人建筑,团队成员海嫣不禁感叹道:“我从没见过有哪一个地方能像青果巷这样英雄辈出,众多名人‘成群结队’地走出这里,作为后辈看来,这幅展开的人文画卷太壮观了!”
“一条青果巷,半部常州史”,古朴典雅的青果巷记录着常州的城市发展和变迁。如今的青果巷脱去了老旧的颜色,刷上了雪白的漆,换上了黛色的瓦,新旧可辨。许多店铺一改外头商铺大大的店门,只留有一扇小小的门,旁边挂着店名,外面看着不起眼,进去却是别有洞天。犹见此景,队员余苗苗信步走进一家,穿过竹帘,才发现院子另一边就是运河。她不禁感叹道:“临窗而坐,抿一口茶,窗外悠悠的古运河在阳光下是沁人心脾的绿。院内郁郁葱葱,一花一草,都十分精巧,是满满的江南韵味!”入夜,青果巷内商贩渐渐出摊。夜市融合“夜游”“夜娱”“夜食”等为一体,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了丰富游客的娱乐需求与体验,热闹非凡,为这座古巷增添了不一样的风采。队员华陈宇在参观完后感触颇深:“比起普通的小巷,青果巷的改造多了文化,多了韵味,多了活力。文旅相融合,既有传承又有发展,可谓是十分成功!”
随着“523”发展战略的实施和长三角文旅中轴在常州悄然崛起,青果巷历经10年打磨,目前正以崭新完整的面貌展现常州名士文化精髓。青果拾遗小队在首次探访青果巷的过程中发现了这个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保留两者兼容的成功案例。队员张红薇表示:“越深入了解越觉得青果巷‘文味儿’浓厚,以名士风度打造出的商业文化让我们看到了古文化的新面貌,给我们带来非常宝贵的学习经验。”
队长蒋雨芹亦感慨道:“是历代常州的名士群体,持续推动了常州这片土地由贫瘠走向富庶,蛮荒走向繁荣,由闭塞走向开放,锦绣常州、千古青果全都得益于这里的名士文化,我们研究的方向一定大有可为!”
时间:2022-07-13 作者:海嫣 张红薇 蒋雨芹 来源: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