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学子三下乡:守好“红色根脉”,扛起历史使命

中国青年网温州7月2日电 (通讯员 薄阳阳)为了缅怀革命前辈的光辉业绩,展望祖国发展未来,安徽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工业大学外国语赴马鞍山、宿州、六安、蚌埠、温州”暑期社会实践队于7月9日到达温州凤卧村。凤卧镇位于平阳县西北山区,四面环山,座座民房散落在绿水青山之间。实践队员在此参观省一大陈列馆、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园、抗日救亡干部学校,追寻革命足迹,重温党的光辉历史。
        实践队员首先抵达的是浙江省一大陈列馆。冠尖山顶,中共浙江省一大陈列馆前红旗迎风飘扬,进出的游客络绎不绝。“省一大”陈列馆有两个展厅,以大量的珍贵文物、文献、照片、影视资料和多媒体合成技术展出,记录了从1921年至1949年间浙江革命斗争的红色轨迹。一踏入馆内,实践队员就看到一幅幅珍贵照片和一件件红军服装器物,正向实践队员们诉说着当年的战斗故事。实践队员都被其中一幅一人高的油画吸引住了,这幅油画还原了“会议的一幕”,一群人围坐在一盏点亮的油灯周围,认真聆听刘英的讲话,目光坚定有力。“虽然是白天,但为了防止暴露,窗户和门都要关上,所以屋内必须点灯。”同行的凤卧镇宣传讲解员向实践队员介绍说。
 
       实践活动的第二站是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园,是粟裕将军率挺进师出发的地方。坐落在平阳县山门镇凤卧村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北上抗日纪念园,围绕浙南革命根据地和挺进师北上抗日的光辉业绩为核心,结合凤岭山自然风光,依山而建。实践队员经过资料查询发现,基地建设规模8万平方米,建有挺进师陈列馆、浙南革命根据地廉政教育馆、干部教育学校、挺进师纪念碑、入口广场以及配套设施等项目。经过参观,实践队员发现该纪念园以阶梯式至下而上设计和建造。来到山脚下驻足仰望,实践队员一下就被停留在半山腰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纪念碑吸引住了目光。怀揣着激动难耐的心,实践队员拾级而上,走过红旗观光通道、红旗广场、五百将士出征浮雕墙、北上抗日出征门等主要建筑物。
       第三站,实践队员们来到了平阳县烈士纪念馆。该纪念馆依凤山而建,坐东朝西,占地面积4100平方米,建筑面积370多平方米。纪念馆主体建筑为展览大厅,另辟有鱼池、花圃和草坪,整个建筑呈台阶式和园林式布局,馆舍四周用围墙封闭,周围环境看起来十分清幽。展览大厅是一层平房,属古典宫院式建筑,前有吊唁平台,外有回廊。实践队员进入大厅后看见大厅中堂有一以花岗岩为底的大幅屏风,上方镌刻毛泽东手书“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镏金大字,细心的实践队员观察到屏风背面是平阳县革命根据地示意图。向四周环顾,大厅墙壁悬挂的民主革命时期牺牲的68位烈士画像及生平介绍映入实践队员眼帘。展柜里陈列的革命年代的武器、生活用品等实物,令实践队员仿佛能穿梭时空隧道,与革命先烈们的生活对话。
 
      
 
       平阳是浙南最早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历史的硝烟早已远去,红色的记忆却历久弥新,峥嵘岁月在平阳留下了许多感人故事,最令实践队员动容的是旧羊皮坎肩的故事。1938年冬天,战士华业都和颜庆富在寒风中站岗放哨,刘英路过看到他们在这么冷的天气里,还穿着单衣,非常心疼。他转身回到住处,把自己的羊皮大衣拿出来改成两件坎肩,一件送给华业都,一件送给颜庆富。上世纪90年代,华业都将自己珍藏了半个多世纪的坎肩捐到了这里。这件破旧的羊皮坎肩,写满了战争年代的战友情深。见证着艰苦岁月里,官兵一致、同甘共苦的优良作风。
       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实践队员了解到许多看似平常却永远闪烁着历史的光芒的革命故事。以刘英、粟裕等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者坚定的理想信念、廉洁自律的作风、崇高的思想和人格品质,是新一代青年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追忆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深切感受乐革命先烈的豪迈和壮烈之后,实践队员纷纷表示要把握时代脉搏,为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坚决不负韶华不负人民不负祖国我们要继承党的优良传统,牢记党的宗旨。传承红色精神,点亮未来之光;守好“红色根脉”,扛起历史使命!
 
 
 
 
  
时间:2022-07-11 作者:薄阳阳 来源:大学生家园 关注: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
  • “稷”下美丽乡村志愿服务团赴郑州果园参观学习
  • “稷”下美丽乡村志愿服务团到朱家林农创园参观和调研
  • 重走红色征途,追忆青年典型
  • 这是一次沉浸式的教学体验,我们通过实践活动从百年红色征程中汲取奋进与拼搏的力量,让我们主动思考,该怎样成为新时代的优秀青年。”
  •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