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本色绞胎瓷,千年传承火未灭

  瓷器是中国古代最重大的发明之一,是中国对人类文明做出的杰出贡献。自古以来,我国的瓷器种类洋洋大观。漫漫丝绸之路,瓷器是外国人窥视神秘的中国文化的重要交易物。绞胎瓷则是瓷器中独树一帜的艺术奇葩。表里如一、一胎一面的绞胎瓷,又名“透花瓷”,给瓷器历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绞胎瓷始于唐,在宋朝风靡一时,据大宋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德应侯百灵翁之庙记碑》记载:“时惟当阳工巧,世利兹器,埏埴者百余家,资养者万余口……”随着金兵入侵,战乱频繁,精美绝伦的绞胎瓷工艺流落民间,沉寂千年。跨越千年时空,柴战柱老师用自己的智慧和恒心再现惊艳世人的绞胎瓷工艺,成为绞胎瓷的传承人。

  君本生不为匠,而心为匠生。柴战柱老师为使流落人间千年的绞胎瓷工艺重新焕发生机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他和技术人员逐一调查、试制当阳峪绞眙瓷的质地成分、工艺原料、制作技法。解决绞胎瓷在温度曲线、釉色、釉料配置、泥土温度、收缩率差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寻找成功的方法。经过多年苦心钻研和实验,柴战柱老师于2002年完成了第一件完整的绞胎瓷。沉寂了千年的当阳峪绞胎瓷终于在他的手下重获新生。

  绞胎瓷烧制技艺恢复之后,柴战柱老师并没有局限于简单继承,他认为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让绞胎瓷长远发展。当被问到怎样进行绞胎瓷的创新时,柴战柱老师回答道:“要在保持绞胎瓷表里如一的基因上进行创新。其中一个重大创新是绞胎瓷的花纹从原来的几种发展为现在的几百种;另一个重大创新是绞胎瓷把山水花鸟人物表现出来了。”目前,柴战柱老师和他的团队将绞胎瓷与焦作山水风光、人文景观融为一体,使其成为宣传焦作的独具特色的艺术精品。

  柴战柱老师及其团队将彩绘、浮雕、透雕、书法等多种艺术手段引入绞胎瓷研发与生产中,使绞胎瓷获得了更大的艺术表现力。他们大胆运用新工艺,将如花似锦的花纹表现得淋漓尽,,给人一种流动变幻的美感,基本上解决了传统绞胎瓷在高温下易崩裂和难成大器的问题,使绞胎瓷不仅成品率高,而且产品成色好。《硕果》、《中华龙》、《孔雀壶》、《花开富贵》等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光景轮换,玉垒浮云,星霜屡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未凋零,那些融入中国人血脉的文化基因从来不曾消逝。绞胎瓷淡美素雅,诠释了"其色也睟然"的君子气概。这次的调研活动时我们受益匪浅,近距离接触绞胎瓷,惊叹于古人的智慧,珍视绞胎瓷的每一个特征,欣赏它独有的艺术特色,为它能够长远发展而努力。“历史是一堆灰烬,而灰烬的深处有余温。”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条路任重而道远,不能只依靠国家政府的支持和手艺人的传承,而应该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才能让非物质文化遗产长长久久的造福人类。

时间:2022-07-10 作者:邱梦柯 来源:社会实践 关注: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
  • 君子本色绞胎瓷,千年传承火未灭
  • 瓷器是中国古代最重大的发明之一,是中国对人类文明做出的杰出贡献。自古以来,我国的瓷器种类洋洋大观。漫漫丝绸之路,瓷器是外国人窥
  • 07-10
  • 山东理工大学“兴”走龙泉调实践团赴党章学堂开展党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