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7日,曲阜师范大学译韵黄河·文旅知行实践队赴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郑州二七纪念塔,开展红色教育基地运营专题研学。通过深度考察智慧展陈、志愿讲解、文创研发等创新实践,为吕梁试点村“双螺旋赋能模式”注入新动能。
实践队员循着“千秋二七陈列展”的九大篇章,沉浸式学习京汉铁路工人运动史。在“革命烈焰”展厅,林祥谦烈士使用过的信号灯、施洋律师的辩护词手稿等52件核心文物,配合声光电技术还原大罢工场景。正值暑期客流高峰,队员们化身临时讲解员,用“青年话”解读历史——面对中学生群体,关联“百年前青年抗争与当代使命”;接待老年游客,则倾听亲历者故事,提炼“艰苦奋斗”的时代共鸣。

二七纪念塔年均游客量超百万人次,其智慧服务经验成为团队重点研学内容:数字导览革新、互动体验设计、线上传播矩阵。学习“塔内上下分流”系统,实践队员观看工作人员操纵电子导览平台,体验扫码获取多语种文物解说、AR还原历史场景等功能;除了触摸电子大屏体会何为“一部河南史,半部华夏史”之外,实践队员在电子留言板上写下对未来的期许,满屏的留言是游客最深刻的记忆;同时记录纪念馆短视频运营策略,如方言故事微纪录片《记忆·二七》的传播路径,为吕梁“多语种云展览”提供范本。

在文创展区,一把以二七塔为造型的双管乐器“育红笛”引发团队关注。该乐器将五角星笛口与双簧管结合,通过簧片定位技术解决音准难题,既能模拟火车轰鸣,也可演奏革命歌曲。这把笛子启示实践队员:红色文创需兼具精神内核、实用价值与技术破壁。而更多文创产品实现了以生活为载体,从帆布包到笔记本再到冰箱贴,真正的红色基因随之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润物细无声。

研学尾声,实践队员在二七广场展开“红色文旅认知度”实地调研并手持自制宣传册向游客推介“吕梁四日游”线路。在未来,实践队员将逐步实现智慧服务标准化、文创开发在地化、传播矩阵年轻化等目标,以二七经验激活吕梁基因,让“双螺旋模式”在革命老区扎下深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