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成员合影(徐梦涵 供图)
为深入了解家乡产城融合发展战略的生动实践,强化在外学子与家乡发展的情感纽带,激发服务桑梓的热情,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安徽理工大学数学与大数据学院融城创新实践团的成员们,在指导老师盛苏山的带领下走进宣城,以“科创引擎·融合宣城”为主题,以脚步丈量城市发展,以实践探索产城融合的奥秘,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留下了青春的足迹与思考。
探秘:擘画蓝图强引领,宛城策动科创未来
实践团队成员走进宣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协同创新平台,跟随讲解人员的脚步,逐步探索产城融合科技密码。在智能展厅,队员们不仅惊叹于“智造”效率,更从企业技术负责人的介绍中,切身感受到完善产业配套与人才政策如何驱动“产城融合”。详实的蓝图讲解与具体的政策礼包,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政策引领对科创城发展的核心引擎作用。
随后,在安徽宇呈数据技术有限公司,专业人员详细讲解其公司优秀技术实力,作为卫星遥感数据服务提供商和基于人工智能+地图的软件服务商,不仅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数据如何成为产城融合的重要纽带,更让大数据专业的王同学对家乡产业水平刮目相看:“这不仅是‘产城融合’的顶层设计,更是向我们学子发出的‘回家邀请函’,让我看到了未来在家乡发展的清晰路径和强大保障。”
学生参观宛陵科创城(徐梦涵 供图)
讲解结束后,团队采访人王若曦结合提前准备的采访稿,邀请企业技术负责人详细解答了成员有关产城融合的现状及期望,包括采访稿的预设问题及现场参观思考后的疑惑,成员更深入理解融合内涵,收获满满。
学生采访企业负责人(徐梦涵 供图)
实践:智造升级添动能,企业擎动新质生产
带着对政策环境的认知,队员们深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龙头——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高度自动化的工厂内,智能机器人精准协作,数字化大屏实时监控全流程,企业负责人自豪地介绍:“我们不仅是生产技术的革新者,更是新质生产力的践行者。政府打造的优质产业生态和人才政策,让我们能心无旁骛搞研发、拓市场。”
学生参观安徽铭大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刘雍卿 供图)
穿越:文脉铸魂塑气质,宣城韵致滋养融合
探访产业前沿后,文化探索之旅则从另一个维度展现了产城融合的内涵。在宣城市规划馆,现代化的展示手段勾勒出宣城城市发展的宏伟蓝图。从产业园区规划到城市公共服务配套建设,无不体现着产城融合的理念,让同学们看到城市如何因产业而兴,产业如何因城市而盛。
学生参观宣城规划馆(刘雍卿 供图)
走进承载城市灵魂的宣城市博物馆,从古朴典雅的徽派建筑、巧夺天工的传统工艺,到现代时尚的文创设计、活化再生的工业遗址,宣城深厚的历史文脉与现代活力交织共生,塑造了独特而迷人的城市气质。宣城不仅有蓬勃的产业,更有令人心动的文化底蕴和生活韵味。这种“产”有活力、“城”有魅力、“人”有归属感的融合状态,深深触动学子。
感悟:青春思索,助力产城融合新发展
在实践活动尾声的团队分享会上,多位同学表示,此行最大的收获是系统理解了宣城推动产城融合的“硬政策”、“强引擎”和“软实力”,深刻感受到家乡求贤若渴的诚意与广阔的发展平台。
随着满载收获的实践队踏上归程,桑植之情已在心田深植。他们带走的,是对宣城产城融合蓝图的深刻理解、与本土企业建立的紧密链接以及对未来回归发展的无限憧憬。这趟“三下乡”之旅,不仅为青年学子描绘了清晰的“归乡地图”,更为宣城市未来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充满活力与期待的“青春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