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日至8月3日,浙江工商大学(以下简称浙商大)公共管理学院“寻迹浙里·向共富——书韵刻童心,共富南阳行”实践服务支队联合南阳城市书房与七彩运营,共同举办了“书绘南阳,趣味一‘夏’”系列活动。活动涵盖了非遗植物拓染、绘本分享、扭扭棒制作、不倒翁制作以及公益课堂五项内容,旨在加强区域文化建设,推动居民精神共富。
捶草印花,留住盛夏的颜色
植物拓染作为非遗名录中的一项重要技艺,蕴含着浸润人心的精神力量。团队通过讲解拓染的历史文化知识及制作工序,引导社区儿童在动手实践中树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在观看完制作视频后,小朋友们精心挑选自己喜欢的树叶和花瓣,以叶为笔,以布为纸,在一阵阵“咚咚咚”的敲击声中,植物的茎叶、脉络、色素缓缓渗入方形棉布,一幅幅栩栩如生的自然之画随之诞生。此次非遗体验活动为儿童打开了一扇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大门,让他们亲身体验了艺术创作的乐趣与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浸泡植物 浙商大供图
夏日种“书”计划,寻觅“美”的独家秘方
“不一定非要长成玫瑰,你乐意的话,可以做向日葵,做雏菊,千千万万种可能。”在“服美役”(指过分追求外貌美丽的社会现象)成为社会讨论热点的当下,社区儿童也产生了各类不自信以及对“美”的认知偏差。团队与社区儿童一起阅读绘本《每个人都很美》,旨在引导社区儿童如何看待关于外貌的各种评判,如何了解自己并勇敢做自己,以及如何理解他人。活动过程中,社区儿童认真聆听并积极参与讨论,通过创意绘画进一步加深了对自我价值的理解。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分享绘本 浙商大供图
“花”样童年“扭”你所想
扭扭棒的来源可以追溯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绒花。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将绒花的精髓融入现代生活,创造出了易于塑形、充满乐趣的扭扭棒,增添了现代艺术的活力。团队化身创意的“魔术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场扭扭棒DIY活动。孩子们通过简单的扭动与组合,就能创造出各式各样的图案,如绽放的花朵、橘子以及梦幻的雪花等。这一过程不仅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锻炼了动手能力,还让他们在无形中接触到了传统文化的元素,感受到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独特魅力。扭扭棒DIY活动,就这样以一种轻松有趣的方式,为社区儿童们带来了一段难忘的文化探索之旅。
图为社区儿童用扭扭棒制作小雏菊 浙商大供图
摇摇盆栽,创意无限
不倒翁被人们赋予了坚韧与不屈的精神品质。通过志愿者们的耐心指导,将卡纸、石头等普通材料化为创意无限的工具,引导社区儿童亲手制作。孩子们在绘制植物、装饰盆栽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基本的手工技能,更深刻体会到了坚持与努力的价值,以及创意带来的无限可能。这场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更在他们的心中种下了坚韧与创新的种子。
图为实践团成员协助社区儿童完成盆栽拼接 浙商大供图
公益课堂——做你的眼睛,听见光的声音
人们常说,只有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我们才能看到这个多彩的世界。但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生活在黑暗之中,只能依靠触觉、听觉等感官来感知世界,他们就是视障者。我们往往在忙碌的生活中忽略了他们的存在。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视障人士的生活,团队精心设计了“五官贴纸游戏”、“散落玩偶收集”以及“给视障儿童的一封信”三个互动环节。这些活动旨在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视障者的日常生活,从而激发他们关注社会少数群体的意识,并在他们心中种下公益的种子。
图为五官贴纸游戏 浙商大供图
团队与南阳城市书房密切关注“一老一小一青年”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致力于通过丰富的文化服务满足人们多层次的文化需求,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区域文化缺少活力、新老居民文化差距加剧以及封闭式居住环境带来的孤独感等问题。本次实践共计接待了150名社区儿童。未来,实践团队将继续与南阳城市书房携手,丰富课堂形式,将创意课堂惠及更广泛的群体,不断提高居民的获得感与满意度。
通讯员 夏依依 王璐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