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译”见秧歌实践队采访第七代胶州秧歌代表性传承人

为了领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提高大众对胶州秧歌的了解和喜爱,7月15日,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译”见秧歌实践队前往胶州市青少年宫对第七代秧歌代表性传承人李艳老师进行采访、学习,体悟最原汁原味的胶州秧歌的艺术精髓。
图为“译”见秧歌实践队采访李艳老师。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子奇 供图
李艳老师作为资深的民间艺术家,一生都致力于秧歌的教学工作,并将这份传统文化带进校园,让更多的孩子们能够亲身体验并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在采访中,李老师表示:“胶州秧歌是我们的根,我们要把最原汁原味的胶州秧歌传下去。”她对秧歌的深厚情感和不懈追求,点燃了一代又一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图为“译”见秧歌实践队向李艳老师学习秧歌。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子奇 供图
调研过程中,实践队队员有幸在李老师的指导下与孩子们共同学习,了解到了胶州秧歌的基本体态、基本脚位与持扇方法,以三弯九动十八态的风格动律展现舞蹈动态过程中力的延伸之美。李老师指出,胶州秧歌强调“三道弯”的体态特征,同时脚呈丁字位,主要体现在动态流动过程和静态舞姿中,以动力脚为支点带动腰及上身各部位的扭动,形成流动中“三道弯”的曲线特征状态和拧脚、让胯,略腆腮的“三道弯”形态。通过此次细致的学习,实践队成员们感受到了地地道道的秧歌舞蹈,体悟其内在精髓。

图为“译”见秧歌实践队同李艳老师一起展示学习成果。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思雨 供图
采访中,李艳老师难掩对学生们的慈爱,她向实践队队员们分享到,“今年秧歌班报了二十多个孩子,有些已经学了两年了,特别喜欢秧歌”。近年来,李艳老师通过免费传艺培训和教学活动,培养年轻一代对胶州秧歌的兴趣和热爱,让她们掌握相关技艺;通过展示、演出,向公众展示胶州秧歌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提高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图为李艳老师指导学生动作。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子奇 供图
“译”见秧歌实践队在本次对李艳老师的采访中深刻领悟秧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意义,了解了胶州秧歌代表性传承人的工作经历和传承状况,坚定了传承和发扬胶州秧歌的决心和目标。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财富,承载着民族的记忆和基因,对于维护文化多样性、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相信胶州秧歌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会在传承人和实践队的帮助下焕发更强大的活力与光彩。
时间:2024-07-17 作者:李思雨 来源:实践活动 关注: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译”见秧歌实践队采访第七代胶
  • 轨道交通学院:开展“千年运河绘新卷,百里画廊映古今
  • 奉献力量,温暖家乡
  • 奉献力量,温暖家乡
  • 在7月16日夏邑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精彩活动中,来自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的大一学子杨家树同学的出色表现引人注目。杨家树同学以高度的
  • 07-16
  • 微爱凝力推普路,共筑语言沟通桥——怀化学院“微爱”
  •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命脉 ——怀化学院“三下乡”社
  • 踏寻革命足迹,铭记历史荣光
  • 踏寻革命足迹,铭记历史荣光
  • 为深入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进一步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7月15日,山东理工大学向日葵暑期社会实
  • 07-16
  • 怀化学院三下乡||舞动青春,建始推普——“三下乡”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