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启智实践队走进社区教育学院:探究家庭德育与智育失衡问题

德育是品德的熔炉,智育是智力的磨刀石。为深入了解家庭德育与智育失衡问题并寻求对策和建议,1月15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明德启智实践队来到青岛市市北区社区教育学院 (市北区家校社协同育人指导中心)进行访谈学习,并邀请青岛市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青岛市教育局家庭教育特聘讲师、青岛市家庭教育教学能手袁凤进行访谈。

探究社会现状,深挖内在原因

 
根据对山东省青岛市的525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明德启智实践队发现家长对家庭德育的重视程度略大于家庭智育,但二者的受重视程度也并不可观。这与当今社会的“内卷”及“唯分数论”现象为何会有所相悖呢?带着这类疑惑,明德启智实践队员与袁副主任展开深入讨论。
袁副主任认为,其实“内卷”是“卷”到大学就停止了的。许多家长认为只要把孩子送进大学,他们的大部分任务就完成了,因而,“内卷”是存在于大学前的阶段的。这也导致孩子在大学期间的德育被忽视。
如今的大环境是重智育、轻德育的,即便是家长们希望多将注意力转移到家庭德育上,可能在潜意识里还是会让家庭智育占上风。并且,德育和智育的执行难度和效果不同。相比智育,德育是贯穿人一生的基础性教育,比如中小学课堂的规章,学习的基础习惯等,这些都是德育的渗透。如果德育部分做得不够好,孩子即使有成就也很难为社会做出贡献,甚至成为家庭的负担。德育是一种基础和积淀,而智育是在德育基础上的一个能让孩子更好地与社会接轨的要素,也是孩子学习成果的一个呈现。德育和智育并不是彼此分离的,反之,德育渗透在智育的每一个细节中。
袁副主任认为,在中小学阶段判断一个人的德智教育是否失衡是比较困难的,因为界限并不是非常清晰。所以这一类的孩子会被统称为出现偏差行为的孩子,这些偏差行为可能是撒谎、顶撞老师等等偏离于正常轨道的行为表现。
出现偏差行为的孩子,一方面可能因为他有特殊的家庭:比如他是单亲家庭,或者他的父亲对他的态度比较暴力,亦或是家长遗留问题的代际传递,都会影响到他的学习。另一方面可能因为他患有多动症:一些罹患多动症的孩子,他们其实很聪明,只不过是多动症影响了他们的发挥,他们一旦得到治疗,其实会有肉眼可见的进步和提升。
经过和袁副主任的交流,明德启智实践队了解到,学校德育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袁副主任说:“如果一个学校的德育部分做足了,那么这个学校的孩子将会是螺旋上升的状态。”有这样一个真实案例:三年级时,同行班的平均分相差10分。但接班的老师用对了方法,在德育上进行培养和发展,他们最终六年级毕业时,与最好的班级只相差0.5分。由此可见,在中小学这个知识层次还比较低的前提下,对孩子的培养绝不是简单培养智慧就能够有所提升的,它是一个整体的德育素质、素养、习惯的提升,然后才能够促进

聚焦社会风气,关注德智教育

 
“当今社会中的家庭教育更多地是向学校教育靠拢,家长要迎合老师、配合学校做很多工作。有些学校把学生成绩在家长群里公示,是让家长知道孩子的情况,而不是直接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情况,言外之意就是让家长教育自己的孩子,这是家校协同教育中有所偏颇的地方。”袁副主任一针见血地向实践队员指出这一现状。
一方面,当家校教育彼此分立,家长和老师彼此不信任时,给孩子报课外班的现象就会频频出现,中小学生“内卷”现象也就应运而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社会重智育、轻德育的风气。另一方面,社会中的学历歧视也会对家长在德育、智育的重视程度上产生影响。
当招聘一名小学老师时,在教课方面,一名研究生未必就比一名专科生更加专业,毕竟这些专科生从初中毕业就接受了师范五年的职业教育,其培养十分接地气,而且小学教育对综合能力的要求极高,这点上专科生是占优势的。而研究生更倾向于学术研究,知识体量比较大的初高中更为合适。
“学历不能代表一切,一个大学生拿到学历,成功毕业,如果没有聚焦到某一具体领域,最终会导致教育资源的膨胀和流失,无法为社会充分服务。”袁副主任说道,“所以,学历歧视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术业有专攻’才是最重要的。”
针对由家校教育彼此分立导致的恶性循环,袁副主任向实践队员强调了以下两点:一是要推动学校把教学任务归属到自己的部分,老师要注重课程质量,而不是把重心放在家长怎么教育上。二是家长也应顺应“双减政策”,不要单方面让孩子自顾自地“卷”,而是顺应“自然分流”,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能力分流,非常优秀的孩子上非常优秀的学校,成绩中等的孩子也能有自己的上升空间。
 

描绘理想状态,提出可行对策

 
家庭德育与智育的理想状态是怎样的,德育与智育要和谐到什么程度才能促进这个世界向前发展?这也是当前社会所关注的问题。
所谓家庭德育与智育的理想状态,就是让孩子体会到生活的美好并对其产生热爱,包括日常生活的安排、饮食起居以及亲子关系等关系层面的内涵,实际上就是懂得如何生活。而当德智教育和谐到能使孩子热爱生活,被美好生活所吸引时,他们是会有强烈的意愿去探索生活,探索自己的人生,在学习阶段就表现为有极大的动力去探索未知,获取新知,进而推动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
袁副主任在大学生家庭德育与智育失衡问题上给出相应对策,一方面要注重学生自我关怀的功能,另一方面是在大学生的职业规划、生涯启蒙、心理健康等方面开展一些讲座,给大学生提供一些可能性和对比性,让大学生在这个探索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能力,有助于他们在迷茫状态中找寻方向。对此,明德启智实践队员王奕丹表示:“家庭德育与智育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交融、相辅相成的过程。这次访谈不仅使我们受益匪浅,也明晰了我们未来的实践方向。希望未来通过综合性的教育方式,能够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一代,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明德启智实践队来到青岛市市北区社区教育学院,就家庭德育与智育失衡问题进行访谈学习,深刻了解了当前家庭德育与智育的社会现状,体会到社会风气对家庭德智教育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更体会到完整而和谐的家庭德智教育对人的一生的深远影响。家庭教育道阻且长,大学生家庭德智教育更待进一步探索。
 
时间:2024-02-21 作者:程晨璐 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关注: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多方协作,扶青年志愿之路
  • 社区服务是指政府、社区居委会以及数字社区等其他各方面力量直接为社区成员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其他物质、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服务。开展好
  • 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