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师学子三下乡:品茗茶清香,探崇安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于弘扬中国茶文化很有意义。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加强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讲好武夷茶故事,推动茶文化走向世界,2023年7月9日——实践活动第三天,数计学院“领略武夷文化,追寻领袖足迹”暑期社会实践队实地走访了武夷山当地著名茶厂——纳芳茗茶厂。

  实践队还未进入茶厂时,就已经闻到了空气中沁人心脾的茶香。茶厂的负责人对于实践队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向成员们介绍了制作茶叶的工序。武夷山的茶叶工艺独到,特别是大红袍的制作工艺复杂,时间冗长,传统的工艺有近十多道工序,制茶师傅需会“看青做青”、“看天做青”,这是电脑和机器难以完成的,因此武夷山的制茶工艺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得知实践队的成员们很少接触到品茶的相关知识,负责人也向我们一一介绍品茶方法。她倒出了多种茶叶供我们仔细观察,茶叶显红褐且呈条索状,香味足,滚烫的水流注入碗里,我们看到盖碗在负责人手中翩翩起舞,黄褐色的茶水落入杯中,很快,大家的茶杯中都添上了香气四溢的大红袍。

  茶厂负责人告诉我们待客讲究茶浅酒满,一杯七分满的茶水体现出了她的待客之道。成员们一边品着茶一边听负责人介绍每种茶的特点和故事,我们了解到了各种茶的习性和制作工艺不同,听到许多武夷山的神话传说,感慨武夷山青山绿水,感谢大自然馈赠的山珍奇宝,感恩武夷山人淳朴好客。

  离开茶厂时,实践队感谢负责人的热情好客,她很欣慰有我们这样的青年外出实践,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厚植学生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时间:2023-08-28 作者:陈思斯 来源:泉州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领略武夷文化,追寻领袖足迹”暑期社会实践队 关注: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夏乡入田,凝集青春力量
  • 农业属于第一产业,不仅是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它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活之本。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
  • 08-28
  • 夏乡入田,绘就青春底色
  • 烈日炎炎之际,青春学子勇赴乡村,挥洒汗水,绽放青春光芒,扎根基层,新时代青年投身乡村,于8月28日和29日以勤劳的身影谱写美好篇章
  • 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