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学校必须健全劳动教育课程,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然而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同时,学生群体中仍存在轻视体力劳动者的现象,如何正确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成为教育的首要问题。基于此,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至诚无息实践团成员于2023年6月26日前往日照市教育局进行实地采访,希冀通过实地实践,了解劳动教育开设进程,发挥劳动育人作用,切实落实劳动教育意义,让劳动教育落地生花,发挥劳动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促进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让劳动教育变成新时代最有力的实践。
厉兵秣马,杅穿皮蠹重视劳动,强调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主张,也是党和国家一直密切关注的重点问题。想要了解劳动教育发展现状,前期的调查和准备是必不可少的。实践队在询问过指导老师意见后,分工明确地开展本次实践前期准备工作。早在一个月前实践队的成员就穿梭于各大图书馆,翻看查阅各种相关资料,并利用互联网寻找劳动教育推广典型事例,最终确定最佳实践地点。实践队在查阅资料中发现劳动教育推广中还存在问题,所以实践队分别针对不同教育阶段的学生主体制作不同的问题,并以问卷的形式呈现。实践队完成所有准备工作后,整合劳动教育资料,撰写前期大纲,指导实践顺利进行。团队分工明确,经过前期的准备工作,2023年6月,团队成员一致讨论后选择将日照市教育局作为本次实践调研的主要地点,并分三组实地走访青岛通济实验学校、宁津县第一中学、博山市源泉区裕禄中学,实地了解劳动教育落实程度,以及分析对比出各教育阶段的学生所接受的劳动教育的不同之处。
线下走访,实地调研为全面了解劳动教育开展思路,至诚无息实践队成员来到日照市教育局,劳动教育领域主要负责人陈主任接待了实践队成员。在与相关单位工作人员初步交谈后,陈主任为成员们提供劳动教育相关重点资料、为成员们解疑答惑,并为我们详细讲解了最新提出的分工方案。由于各中小学具体的劳育实践各有特色,为了更为科学的完成调研,团队决定兵分三路进行实践调研。其中,三组小队分别调研青岛通济实验学校、宁津县第一中学、博山市源泉区裕禄中学,在与各单位相关负责人交谈过程中了解到,现阶段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展具有针对性,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所受的劳动教育有不同的特点。充分把握各阶段学生的特点是劳动教育展开的必要前提,也是提升学生劳动素养的关键。
线上讨论,得出结论经过一天的调查访谈,实践队成员获得了许多有用的一手信息。同时其他负责成员还根据线下调研问题集思广益完善了调查问卷。通过线上会议与线下实践相结合,不难看出不同教育阶段的学校开设的劳动教育课程有不同的特点。小学低年级注重劳动教育的启蒙,让学生懂得人都是要劳动的,不能不劳而获,教会学生要生活自理,激发学生劳动乐趣;小学中高年级注重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适当参加一些学校举办的公益劳动,让学生在切实的劳动实践中真切地感受劳动最光荣;初中注重系统学习劳动知识与技能,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适当参与一些安全的生产劳动,培养学生出苦耐劳的精神以及初步培养学生的职业观念;由此类推,高中要注重开展实际服务性劳动和参与生产的劳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深刻理解劳动创造价值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奋斗精神,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树立学生服务他人、回馈社会、回报国家的理念。无论学生处于何种阶段,劳动与教育都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密不可分。

图 为青岛小分队实践队员与老师探讨当前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开展情况。 高同岳 摄

图 为实践队员到德州市宁津县第一中学实地考察。 李建桩 摄

图 为实践队员与老师在博山区源泉镇裕禄学校合照。 张润芝 摄
展望未来,前景美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能吃苦、能耐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改善民生、创造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重。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教育的重点与方向是引导学生在劳动中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信念。在国家大力推行劳动教育的背景下,广大学校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不同的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劳动教育中体味劳动的魅力,理解劳动的辛勤,激发向前的斗志,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正确的劳动教育能真正培养出一支能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专业技能过硬、自主创新过强的新型劳动者队伍。正如马克思所言,真正的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而“劳动教育”就是新时代我们砥砺前行、创造美好生活最有力的实践。

图 为至诚无息实践团成员合照(部分)。 张润芝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