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学子三下乡:夏日助农赴田间,枝枝叶叶总关情
安徽学子三下乡:夏日助农赴田间,枝枝叶叶总关情
古时圣贤曾言:“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农为邦本,本固邦宁。”,现代社会也大力提倡“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从这些话语中依稀可见中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对于强农助农事业的不懈支持。而作为这个国家积极分子的新一代大学生,我们也将沿着前辈的助农之路,点亮未来的强农之旅。
7月2日,安徽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满天星实践队赴铜陵志愿服务小分队积极参加了由江厂村村委会发起的夏日助农活动。在盛夏阳光的伴随下,实践队员们走上田间地头,用脚步丈量土地,用行动践行助农。
上午时间7点,助农活动正式开始。实践队员们在相关负责人的带领下有序进入田间,热心的农民爷爷知晓我们的来意后主动承担指引教导的任务。第一项活动是稻田拔草,队员们纷纷撸起袖子,摩拳擦掌,农民爷爷在前为我们示范。一手虎口紧握杂草根部靠上的位置,一手顺势向上发力,杂草便脱泥而出。观察仔细后,队员们开始上手实操,从最初的生涩缓慢,到后来动作的渐入佳境,大片杂草逐渐退却,稻田更加疏朗有致。
日头渐盛,完成除草任务后进入下一个场地。辛劳之后便有收获,之后的任务是采摘果实。在我们绞尽脑汁思考田野里有什么果实时,一片瓜田映入眼帘,没错,这个任务就是“瓜田里的采摘者”。农民爷爷捧起一个品相俱佳的瓜,一手食指轻扣瓜皮,以声音的清脆度判断瓜的成熟度。队员们立即有样学样,就算不能准确采摘完全成熟的瓜,去当一个搬运瓜的工具人还是绰绰有余的。俗话说人多力量大,不多时,田埂上便堆满了饱满汁多的甜瓜。尽管在烈日的灼烧下,队员们体会了一把“背灼炎天光”的“热情”,额上布满密集的汗珠,我们的心里却似吃了蜜般的喜悦与满足。一旁的农民爷爷也不住夸口称赞我们的勤劳能干。稍作休息后,队员们又主动请缨帮助农民爷爷采摘玉米。玉米生长在一人高的茎秆上,一列列茎秆围成一堵密不透风的墙,闷热异常。队员们互相加油鼓劲,随着一声声果实脱离茎秆的脆响,装玉米的箩筐渐渐被填满。大半天的劳作后,队员们的臂掌间留下了不少被枝叶划破的伤口,但在这种充盈的收获下也显得无足轻重,相反,更像是我们辛劳的无上勋章。
正午时分,阳光达到最大高度,炎热程度也直线上升。实践队员们搬出提前准备好的冰镇盐汽水,两两成行,送给仍在田间劳作的农民爷爷奶奶们,实践队员们与其合影留念。
蓝天碧草,骄阳在望,此次的助农活动虽已接近尾声,在另一种意义上却也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实践无疑是人生的必修课,作家余秋雨先生曾说:“世间真正和煦的景色都熨帖着大地。”我们在饱读圣贤书的同时,也应试着走出象牙塔,走出书斋,策马山河,熨帖大地。在我们面前铺开的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纵观千古,农耕文明在历史长河里始终闪耀着璀璨绮丽的光芒;横望八方,布衣白丁在九州大地上挥抹出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农民生于土,长于土,行于土,劳于土,以一枝一叶的执著,一饮一啄的感悟,一锹一铲的坚持,最终在华夏大地上耕耘出巍然挺秀的参天大树。我辈青年后继者,作为蓊郁大树上的“枝枝叶叶”,也需传承农耕精神,扎根乡土,用泥土的芬芳滋养高尚的灵魂,承其风骨,扬其精神,助其强盛。
一场小小的助农活动让我们受益匪浅,在不久的将来,这广袤的土地上必将出现更多后来者的足迹,期待我们今天的所作所为,也能成为指引后人的灯塔,让助农强农之音深入人心。
(通讯员 章玉婷)
时间:2023-07-22 作者:章玉婷 来源:安徽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