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光明前景,历史性地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口号。用心传承文明,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使命。切实扎根家乡沃土,发掘中华千年文明,传承文化不朽魅力,曲阜师范大学“寻根增华”文化传承实践队前往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寻迹古老希冀--汶南古庙。
图为寺庙主殿正门
作为佛教文化的代表,寺庙成为了古往今来世代寄托美好希冀的场所之一,每逢节日人们都会举行仪式来寄托哀思或祈求美好。实践队员来到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汶南镇二郎山附近的古庙,寻迹这里的古韵遗存。
石砖红墙青树在侧,两尊石狮子赫然出现,古庙便呈现在了眼前。实践队员们拾级而上,感受古朴气息扑面而来,“萬古流芳”四个字格外显眼。正门上悬挂着对联更平添几分民俗气息,锈迹斑斑的门锁既彰显着年岁之久远,也平添几分神秘。“这座庙是我们多少代人,尤其是老一辈人的念想,”管理人员说道。
图为实践队员进入主殿
整座建筑以红黑配色为主调,屋顶是典型的古建筑飞檐,雕花精美别有风味。内设观音庙、求子庙、求学庙、王母娘娘庙,各殿以主庙为中心成半圆弧状排列,此外,每座殿外陈列的石碑令人眼前一新,石碑上的刻字大多是附近乡里的功绩和庙内供奉神仙的简介。殿门前两侧都贴有壁画,壁画与各殿相呼应,纸张微微泛黄承载了代代烟火气息。门口均有两根盘龙石柱,龙首朝上,双目瞪圆,周身腾云驾雾好似下一秒便会冲破桎梏冲向云天之外。正对殿门口放置着一个个香炉鼎,外壁微微发黑,香灰叠了一堆又一堆。“我们不会特地清理这些香灰,留着是一种纪念也是一种见证。”
图为偏殿屋顶
实践队员跟随管理人员来到了第一个主题--求学。“每次接近学生们的大考都会有老人带着东西来到这来,一待就是半个多小时,求的也是个心安。”学业在中国传统观念中一直都占有着一席之地,在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更是如此。求学保平安尽管并非真正学业有成的必要条件,在古代尤其是空守家乡日夜期盼儿女学有所成,功成名就的父母来说,便也只得通过祈祷求神来寄托后代学业有成的愿望,即使放在当代又何尝不失为一种寄托希望的好方法。
图为偏殿之一
紧接着来到了第二个主题--求平安,这对人们来说也是最重要最经典的主题。“阖家团圆,平平安安是我听到过的最多也是最真诚的祈祷了。”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践队员了解到或悲或喜,或福或祸千奇百态的真实事件。看着殿内各种供奉,耳边萦绕着各种人生的无可奈何,好似看到了这厚厚香炉灰下人们对于团圆平安的执念之深。在中国传统的血缘社会中,家族血缘关系尤为重要,“修身,齐家,治国才能平天下”。添贡品,焚香,祷告,这看似简单的仪式蕴含着最淳朴的寄托和精神上的支撑,传承着中国人融进骨血的家族观念,弘扬着朴实和睦之风,是中国传统不可或缺的经典文化之一。
图为偏殿之二

图为主殿侧门
寺庙的传统不只体现在祈祷活动中,也体现在庙会上。每逢节日,乡里方圆十里都会聚集在寺庙中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祭神,娱乐,贸易为庙会三大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贸易活动已经大大弱化直至取消。人们祭祀的初衷从对自然认识有限的民众崇拜非人力的神秘力量转变为“以祖做神”的信仰习惯,开始在庙会里祭祀承载着一地集体记忆的先祖,以求一方安宁。此外,娱乐活动多包括庙戏和灶火为代表的一系列活动。“每到有庙会的时候,门口的高台总是挤满了人,大的小的老的少的都来凑一把热闹。”如今,庙会等活动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中国传统宗教活动代表之一,传承寄托着古老希冀的寺庙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图为主殿后墙
通过本次实践,队员们深刻探寻了影响民间世世代代的寺庙文化,了解了各种各样的祭祀活动和形式,感触颇深。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又何尝不应该将寺庙文化传承下去呢?寺庙文化并非是某些意义上的封建迷信,它承载的更是祈祷者的精神依托,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寻迹传统文化,传承文化风韵的脚步仍在前进,“寻根增华”文化传承实践队将进一步探寻埋藏在乡土的传统文化,为文化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