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人”后裔即为傣族。在傣医学中,以四塔学说来阐述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并指导临床用药。“四塔”指的是风、火、水、土是构成自然界物质的四种基本元素,这四种元素之间存在平衡、依赖、制约的关系,人的生命离不开这四种元素。“四塔”论是傣医学中主要的理论,是傣医理论核心中的核心。
此外,展厅展示了各民族独具特色的诊疗方法:佤族的熏蒸、傈僳族的温泉疗法、傣医的难雅(坐药)疗法等。在展厅里展出的各种诊断、治疗实物及制药工具中,有两副古傣称,为称量傣药的用具,这两副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积淀的古傣称,恰是傣医药几千年来造福人民历史的缩影。
中药标本陈列室
实践团成员:围绕国家的中医学发展政策,您对博物馆的建设或者未来的规划有什么想法呢?
陈教授:前几天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家博物馆的老专家回信,信中提到了我们的博物馆是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场所,要推动我们的文物的活化,推动学术的交流,还要推动博物馆学术的研究,从而把我们的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保存好,守护好和展示好。
第一个,我们的镇馆之宝,尼泊尔的世界非遗大师绘制的80幅曼唐,还没有完全展示出来,只展出了两张,未来计划全部布展出来。
第二个,我们其实有一个很宏大的设想,希望能够扩建我们的博物馆,把东南亚国家传统医学的场馆扩建起来。
第三个方面,加强中医药类博物馆之间的交流和研学。在学习交流中借鉴新的思路,实现新的发展。
最后一点,是要发掘文物背后的故事,把历史讲活,让博物馆的展示是有血有肉的。
活动总结
民族医药有着很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我国中医药的瑰宝。实践队通过探访云南省中医药民族医药博物馆,领略民族医药丰富的资源,感受各民族医药理论同源异流的历史,了解博物馆在推动民族医药的传承和弘扬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博物馆为媒介,让民族医药充满活力,大放异彩。
收获、感悟
民族医药是中医学的一部分。在撰写新闻稿的过程中,我如同亲身参观了云南省中医药博物馆,在了解了更多的民族医药知识的同时,也深感到了自己这方面知识的不足。不过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印证了陈教授的话,民族医药受民族性和地域性的影响,受众是比较局限的,也表明了科普宣传的重要性。目前民族医药的学术交流大多在民族医药圈内,希望未来可以在中医界开展更广泛的学术交流。
——张晶晶
本次实践活动使我受益匪浅。首先,在活动准备过程中,我充分体会到了小组合作的魅力所在。其次,通过实地考察与走访,我终于真正认真并系统性地了解了家乡本土的少数民族特色医药,充分体会到了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每个少数民族都能根据自身具备的条件而形成特色的诊疗体系,并且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云南作为植物王国,更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为中医药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身为云南人而为之骄傲的。因此,我们更应该明确努力方向,为传承、创新中医药文化奉献力量。
——史欣冉
这次活动让我体会到了云南民族中医药的神奇和伟大之处,云南中医药有许多珍贵的知识等待我们学习,它提高了我对中医药的兴趣,也鼓舞了我以后在中医药道路上的前进,云南中医药人才辈出,对于这些先辈们留下来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积极学习,努力发展,以弘扬发展中医药,为人民提供更多的医疗保障,为祖国的医学卫生事业奋斗。
——高圣洁
通过本次薪火实践活动,我收获丰富,尤其了解到了云南省的民族特色疗法。这些民族特色疗法非常有趣且充满各民族的智慧,原来中医药还存在这么多种形式以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让我感受到了中医药的深厚内涵。通过这次活动,我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并提升了要点总结能力,贡献出了自己的绵薄之力。
——周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