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生命源泉,筑梦百年乡村
中国青年网烟台8月24日电(通讯员张鹏宇)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水安全是涉及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 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安全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把水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系统解决我国新老水问题、保障国家水安全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为了解农村居民生活用水水质问题,山东科技大学能源学院“拾青筑梦”暑期社会实践队在山东烟台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8月24日上午实践队以姜家疃村为核心展开实践活动。上午10时实践队员抵达姜家疃村,随后开始与村委会干部对接工作。实践队员与村委会干部交流得知该村村民生活用水主要有自来水和自家井水两种水源。村委会干部介绍自来水开通之前,每家每户都是自己在院中打井,取井水来满足日常生活所需。而如今自来水通到家家户户,已经很少有村民再去打井取水了。随后实践队员在村委会干部的带领下,去村中居民家中走访调查。实践队员对村民随机进行了采访调查,询问对村中水质的看法。通过采访得知,村民普遍觉得自来水比井水要干净,水质要好。采访过程中,实践队员去村民家中对村民的生活用水进行了水样采集。并对村民进行了水质问题的简单解答与普及,讲解了安全水源的重要性。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村民 胡晓宇摄
结束了对村民的随机采访调查和水样采集后,实践队员返回姜家疃村村委会办公室,对收集来的水样现场进行了水质检测。实践队员对水样进行了电解、试剂测验和TDS值的检测。检测后,实践队员与村委会干部交流了检测结果。

图为实践队员与村委会干部交流检测结果 胡晓宇摄
乡村振兴,振兴的不仅仅是乡村经济,更重要的是乡村环境、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水无疑是乡村环境的重要一环,更是村民的生活安全保障。乡村生活用水来源广泛,包括江河水、水库水和山泉水等来源,但是水质在浊度和色度方面相对较差。再加之对生活供水处理工艺过于简单,进出水口缺少水质监测,使得乡村生活用水水质难以保证,大大降低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因此乡村的生活用水的水质问题无疑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的一环。

图为实践队员合影 胡晓宇摄
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拾青筑梦”实践队在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中采水样、测水质,紧跟时代浪潮,关注农村居民生活用水水质问题,助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在振兴乡村的道路上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要了解农村饮用水的痛点、难点,从而推动农村饮用水的发展。“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全面完成农村饮用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任务。保障供水安全,推进城乡一体化,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的一环,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实践队员在推动城乡一体化、助力乡村振兴中,用自己的方式贡献了一份力量,展现了独属青春的靓丽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