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香四溢,传统手艺入人心-安理学子“三下乡”

    “淮南王,自言尊,百尺高楼与天连,后园凿井银作床,金瓶银绠汲寒浆。”为探究淮南寿县享誉全国的“中国豆腐村”——大泉村,了解有关豆腐的制作工艺和产业状况。安徽理工大学“与梦同行,共战脱贫”调研社会实践队于2022年6月30日前往淮南寿县大泉村一探究竟。
      豆腐起源于八公山,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豆腐中质量最好的数寿县大泉村一带,叫作“八公山豆腐”。这里的豆腐采用纯黄豆作原料,使用八公山大泉水精制而成。当地农民制作豆腐的技艺世代相传,村里的村民大多都掌握了一套好手艺,做出的豆腐细、白、鲜、嫩,深受大众欢迎,销售到各地。
一大早,社会实践队就到达了大泉村,门口的村民告诉志愿者们村口公路的另一边是淮南王刘安的墓地。传说在两千多年前,淮南王刘安想要长生不老,没日没夜的炼制仙丹,在炼丹的过程中,刘安发明了豆腐这一食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所述为证:“豆腐,始于淮南王刘安。”而位于八公山下的大泉村正是当年刘安炼丹发明豆腐的地方,成为远近闻名的中国豆腐第一村。
      在热情的村民介绍下,志愿者们很快来到了杨家老豆腐坊。当志愿者抵达时,杨师傅夫妻二人正在豆腐作坊里穿梭忙碌,在杨师傅点卤的空闲中,志愿者们赶忙上前向杨师傅请教相关问题。杨师傅在听了团队此行的目的后也是大方的介绍起来:“我们祖祖辈辈都是做豆腐的,豆腐就是我们的立身之本。”在问到当地豆腐为什么能够如此有名时,杨师傅更是自豪的说:“我们采用的原材料黄豆都是精心挑选的,做豆腐的水也都是大泉的优质泉水。”
在告别杨师傅夫妻二人后,志愿者们从当地村民处了解到,在村里像杨师傅这样的手艺人有很多,一开始大泉村并没有发展的像现在这样好,豆腐并不能让村民摆脱贫困,村里许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后来村里给贫困户发放了资金购进了制作豆腐的机器解放了双手,在散户市场打不开的情况下,大泉村凝聚在一起,打造了品牌,延长了产业链,进行了产品深加工,有豆瓣酱,千张,豆浆,茶干等几十个产品对外出售,远销华东等各大超市市场,真正的走出了山村,面向城市,走向世界。村民也是嘱咐到下午四点左右有许多豆腐坊会开始磨豆腐,并且一定要去参观一下当地的大泉泉眼。
      “好水才有好豆腐”是当地手艺人常常会提到的。八公山百眼泉水中,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泉眼中最著名的有珍珠泉、玛瑙泉、水晶泉等。清冽甘甜的大泉水,为村民提供了制作豆腐的优质水源,更是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大泉村村民。泉眼开辟成了旅游景点,吸引着游客前来参观游玩,推动着大泉村的经济发展。
下午四点,志愿者们来到了“舌尖上的中国”拍摄地,观摩了师傅磨豆腐的操作过程。师傅说到,当地许多豆腐都是在下午开始制作,在晚上进行冷却加工,方便第二天一大早就能向外出售。看了一天的豆腐制作,团队队员们也有些跃跃欲试,帮师傅加起了柴火煮起了豆浆,师傅也是耐心的志愿者们讲解一些注意事项和技巧,在这次经历后志愿者们都对豆腐的制作有了切身的体会。
      豆腐已经成为了当地的一张名片。团队队员们了解到,当地有很多餐馆擅长制作“豆腐宴”,能用豆腐制作出400余种食品并且让食客吃不出这是由豆腐制作而成的,许多游客纷纷前来品尝,更夸张的是,游客们还需要在前一天就和餐馆预定,否则还吃不上这等美味,很大程度上吸引了游客的前来,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经过这一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劳动人民对制作的精益求精,对产品品质的高要求高标准给志愿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了解了当地豆腐产业对大泉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打铁还需自身硬,人们都相信,一门高水平的手艺在遇到发展契机时定会展现它的不平凡,乡村产业振兴也会大踏步的往前走。
 
时间:2022-08-20 作者:张嘉宝 来源:安徽理工大学 关注: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知其患更愈其症,浓浓关怀暖人心
  • 2022年7月5日,为践行对阿尔兹海默症更深刻的调研,进一步了解阿尔兹海默症老人的日常生活,山东大学仁医起航社会实践队成员前往历城区
  • 08-20
  • 山东大学仁医起航社会实践队前往周老师与范老师家中参
  • 结伴前行 | 南航大“蓝丝带”美景天城社区志愿团队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