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要振兴,后顾有保障,前线定安心!随着90年代打工潮的痴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离开了故土前往城市谋生存,这也导致了往昔热闹无比的农村现只有年幼的孩童和年迈的老人在家孤独坚守。为了更加了解安徽乡村这一现状,2022年7月17日,滁州学院“赴李咀村和143兵团”暑期实践小分队以淮南市谢家集区李咀村为代表开展为期7天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小队成员前期通过信息收集,村委会咨询,挨家探访等方式来进行前期准备工作。考察发现,当地老人大多不会使用智能机,平时偶尔联系外地工作的子女也是三言两语表示自己和孙子很好,不要牵挂。在他们心中多说一句话就多流走一分电话费,所有千言万语都浓缩成一句:我们很好,你们在外面不要担心家里。实践小分队争对这个情况提出解决方法:买一个智能机或者让年轻人将自己淘汰下来的旧手机给老人使用,并利用傍晚散步时间,将老人聚集在村委会附近进行教学,让他们利用无线网与子女进行视频通话,既省钱也可缓解相思之情。担心老年人记性不好,容易忘记,实践小队成员也告知当地村民一连七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等候大家并耐心讲解。老人们表示,原先就知道视频通话,但是不会使用,子女在外地打工很是忙碌,没空教他们。这个星期,村委会的门口围着许多老人连接着无线网与孩子们视频聊天。但同时小队成员也向老人们强调谨防电信诈骗,不要相信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并讲述了几例真实的电信诈骗老年人的案件,以引起他们的重视。老人们纷纷向实践小分队致谢!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当地的留守儿童很多,而这些孩子开始便是爷爷奶奶照顾缺少了父母的关爱,这对孩子的童年和成长来说是损失巨大的。这种孩子往往是需要被特殊关爱,但由于当地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教育资源较为缺乏,孩子们的暑期生活也较为单一。小分队决定开展绘画安全手抄报活动,一则为假期增添色彩,二则普及安全教育知识。在与孩子交谈过程中,小队成员发现当地孩子的课外知识储备很是缺乏,因此决定将适龄孩童聚集在一起,与他们分享自己所熟知的红色故事以及中国科技日益强大的现状同时告诉他们知识改变命运的现实案例。考虑到实践活动为期只有七天,实践小队向当地村委会建议建设一个小书屋,提供孩子们一个学习读书的地方,成员们也愿意将自己看过的图书寄过来与孩子们分享同时呼吁身边的朋友一起参与到这项志愿服务中。没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是孤独的,希望实践小分队的到来可以为他们带来一些关爱,同时让他们了解知识的重要性,并激励他们努力学习,以知识改变命运。


青年劳动力是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而孩子和老人是他们的后顾之忧,关爱留守老人和孩童,无疑是给外出工作的年轻人一剂定心丸。实践小分队以淮南市李咀村为代表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加了解中国乡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让更多的人去了解这个情况,从而去关爱留守老人和孩童这一群体。一个实践小分队的力量是微弱的,但人民的力量是强大的!在此,滁州学院“赴李咀村和143兵团”暑期实践小分队呼吁大家一起关爱留守老人,关爱留守孩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