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工大学子“三下乡”:踏足西关永庆坊,谱写广府风情图

曾经的永庆坊,是广州市危旧房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公共基础设施落后,群众文化保护意识薄弱。合肥工业大学“粤港澳深度融合发展,产学研赋能智慧强国”国家级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广州于8月2日来广州市著名历史景点永庆坊进行参观调研,欣赏历史建筑领略岭南文化的同时探访非遗传承人。

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来到永庆坊考察后强调:城市文明传承和根脉延续十分重要,传统和现代要融合发展,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他提出了“修旧如旧、新旧融合”的微改造理念,用“绣花”功夫对老旧建筑进行修复活化等重要指示。

四年间,永庆坊完成了二期主体开发,获评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并上榜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2022年7月23日,为探寻广府文化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精神支撑作用,合肥工业大学赴粤港澳大湾区“粤港澳深度融合发展,产学研赋能智慧强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专程前往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历史文化街区永庆坊进行探访。

广州看西关,西关看恩宁。永庆坊所在的恩宁路浓缩了岭南传统建筑的精髓,传承了珍贵的广府民间民俗,承载着浓郁的南粤风土人情。从古老的粤剧艺术到新潮的音乐现场,从岭南非遗大师到当代艺术创作者,传统和现代在此碰撞交融……在永庆坊这块“绣布”上,一幅别致的广府风情图正徐徐展开。

绣花功夫,别具匠心

实践团队首先走访了昌华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发现永庆坊二期开发在保持原来建筑风貌、外观轮廓和空间肌理不变的前提下,进行提质更新和空间打造,大幅度改善了老城区危旧房带来的困扰。之后,团队实地考察了永庆坊街区建设情况,观察到永庆坊保留了青石板、满洲窗、趟龙门、镬耳屋等当地特色建筑风格,并引进了包括创客坊、非遗文化展览、艺术作坊、餐饮休闲等业态,融入了现代化元素。当地居民在绣花式改造中切实体会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兼收并蓄、交流互鉴。“我很认同永庆坊的微改造思路,熟悉的街道变得更美了,我也在这里实现了个人事业的新发展。”居民莫达豪如是说道。

近年来,永庆坊成为网红打卡点,获评广东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上榜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据统计,2021年,永庆坊客流量达到750万人次,2022年预计将超过880万人次。而粤剧、咏春等非遗文化在永庆坊也找到了“安身之地”,不断传承和发展。

国术咏春,一脉相承

在当地居民带领下,团队成员前往永庆坊咏春拳非遗传承点进行探访,并与广州市级咏春传承人岑兆伟进行学习交流,了解咏春拳的传承历史、发展情况与创新成果。

岑兆伟表示:“父亲岑能是广州咏春之父,岑能咏春拳作为咏春拳流派之一,历史悠久,是广州重要的文化符号。当前,我们通过开创教学班、制作咏春文创产品、举办特色咏春文化节等多项手段传播弘扬咏春文化。”随后,岑兆伟向团队成员演示咏春的攻防方式,说明了咏春快、狠、准、重、巧的五大特点和来留去送的对战诀窍。交流过程中,团队成员还向其他拳师学习了咏春拳的基本招式并一同体验了咏春拳木人桩法,亲身感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多彩粤剧,源远流长

之后,团队集体参观了粤剧艺术博物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初步了解粤剧的艺术特色,并体验了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的粤剧电影,深刻体会到传统粤剧艺术的独特魅力。此外,团队有幸采访到粤剧非遗少年传承人刘睿姿,了解到粤剧传承特点及其在青少年间的流行程度。坊间,刘睿姿表演的一曲粤剧《红娘送柬》,赢得现场游客、居民的阵阵叫好,睿姿说:“我和《红娘送柬》里的红娘不能说相似,只能说一模一样,粤剧文化也逐渐被新一代的哥哥姐姐们接受,这让我更有学习和传承粤剧的动力。”

现如今,有关粤剧的电影逐渐走进大众视野,既传承了粤剧特有的曲谱曲词、身段说白、妆容服饰等传统艺术特点,也融合了现代电影中特效真实,场景宏大,感染力强等宣传优势,深受青少年们的喜爱,对于粤剧这一传统戏剧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此次调研,团队成员体验了传统非遗文化,也让我们了解到传统武术与传统戏剧在新时代传播的新困难与新机遇。永庆坊的二次发展,也给广府非遗文化传承提供了新的机会和平台。”团队成员刘广兴如是说。

永庆坊的文化新生,背后正是广州千年商业文脉的文化自信。青年人作为传承中华文化的关键主体,要以更加鲜明的中国视角,坚定文化自信,激发文化创造活力,借文化船帆,传中国声音,扬中国精神。

时间:2022-08-12 作者:张启鹏 来源:大学生家园 关注: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暑期社会实践
  • 为了能够有效的控制洪水给人民群众带来的财产损失,国家设置了许多国家级泄洪区,王家坝就为其中之一。2022年8月3日,滁州学院生物与食
  • 08-11
  • 矿大学子三下乡:实践团赴徐州市机关院所调查企业情
  • 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 召开“垃圾分类,青春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