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木卡姆,丝路夜明珠

    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所作的重大贡献,它运用音乐、文学、舞蹈、戏剧等各种语言和艺术形式表现了维吾尔族人民绚丽的生活和高尚的情操,反映了他们的理想和追求以及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喜怒哀乐,具有抒情性和叙事性相结合的特点。这种音乐形式在世界各民族的艺术史上独树一帜,堪称一绝。
    2005年11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宣布了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申报的“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荣登榜上。
    相传,在维吾尔族祖先从事渔猎、畜牧生活时期就产生了在旷野、山间、草地即兴抒发感情的歌曲,这种歌曲叫作“博亚万”,意思是“旷野之歌”,后来经不断融合,演变发展形成了古典音乐组曲——木卡姆。
    我国的二十四史中记载了新疆(甚至延续到张骞及同伴们去过的西亚这一广大地区)的哈密地区有“摩诃兜勒(mahadur)”大曲的名称。这是公元前1世纪时的情况,它说明在这一地区,公元前木卡姆式的大曲就已经存在了。
    历史的车轮驶入10世纪之后,中亚地区的思想家伊本·西纳吸收了西突厥汗国以来突厥文化的营养推出了十二套曲。到13世纪,阿塞拜疆的突厥人乌尔玛维首次把“木卡姆”一调作为十二古典音乐套曲体系提了出来。当16世纪来临的时候,一个美丽的姑娘和一段美丽的爱情故事的出现,使这种维吾尔古典音乐走入了高潮。
    叶尔羌汗国的第二代汗王拉失德,是一位谈吐儒雅、多才多艺的诗人、音乐家和书法家。有一次,拉失德汗沿着叶尔羌河去塔克拉玛干打猎,突然听见一阵优美的弹拨尔声音。拉失德汗循着美妙的乐声来到一户打柴人家,才知道是樵夫的女儿阿曼尼莎正在弹奏。谈吐优雅的拉失德汗也吸引了那个姑娘,她拿出了几首自己写的诗向拉失德汗请教,这些优美的诗句和书法吸引了他的心灵。
    他对如此偏僻而贫穷的村子能有如此有才气的女子而感到怀疑,便提出让姑娘当场写诗。很快,少女写下了这样的诗句:“真主啊,你的奴仆在怀疑地看我;今晚这屋里长出了刺,在逼着我!”于是,汗王不再仅仅被姑娘的美丽、淳朴和音乐天赋所吸引,她的诗歌才华更是让汗王当即做出了决定:带小他23岁的阿曼尼莎入宫。
    阿曼尼莎汗进宫后,拉失德汗将叶尔羌汗国疆域内知名的乐师、诗人、歌手召集入宫,阿曼尼莎汗和宫廷首席乐师柯迪尔带领他们收集整理民间流传的木卡姆诸曲,首次形成规范化的木卡姆古典音乐套曲,共16部,后来又演变成十二木卡姆,这就是十二木卡姆的源头,阿曼尼莎汗是名副其实的十二木卡姆之母。

    在进行社会实践的实地寻访前,我对于十二木卡姆的了解可能仅仅停留在小时候通过电视看到的热闹、欢快的音乐节目,一直都知道十二木卡姆是十分重要的民族文化瑰宝,却一直没能积极去了解,我想像我这样的青年应该不是个例。

    通过社会实践的实地寻访,既欢喜于现在仍有人从始至终坚持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又因为坚持传承人少之又少而感到心痛。我知道了总有些人在坚持热爱、不忘初心地为我们守护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但是也会有些文化瑰宝因为无人传承而慢慢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作为新时代代青年大学生我们应当不忘初心、不忘本,重视文化传承,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尽自己所能去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时间:2022-08-11 作者:苏比努·沙吾提 来源:北京林业大学信承文化实践团队 关注: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绿迹长江,春风又绿江南岸
  • 这个暑假,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领衔的“绿迹长江——春风又绿江南岸”社会实践团队再一次踏上了新的征程。
  • 08-11
  • 十二木卡姆,丝路夜明珠
  • 北京林业大学信承文化团队十二木卡姆寻访实录。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族一种大型传统古典音乐,汇集歌、诗、乐、舞、唱、奏于一身。
  • 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