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暖阳 老街古香

2022年7月20日,西安理工大学“童心向阳,为爱护航”传统古建筑建筑实践团队来到了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的老街,参观和感受了老街古色古香的风韵,体会了浓浓的人间烟火气。一条老街,是一座城市的脉络,不仅关乎市民日常出行,也承载了城市的历史和记忆。榆林老街形成于明成化年间,是一条贯穿城市历史的古街。在全长2公里的老街上,文昌阁、万佛楼、星明楼、钟楼、凯歌楼、鼓楼,由南至北纵列排开,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六楼骑街”历史风貌格局。

一路往北走,首先遇到的是文昌阁,俗称四方台子,位于榆林古城大街南门北100米处,北为万佛楼。据清道光《榆林府志》记载:“文昌阁在南城街,乾隆十九年(1754)建,嘉庆十五年邑举人叶沅等重修。”楼为十字歇山重裕三滴水木构架建筑,为仿新明楼造形,全木结构,4基墩间与大街十字相通,高19米,台明为四座长宽均5米的正方形,高1.1米。28根橋柱、金桂立于台明之上,一层为文昌殿,二层为魁星殿。顶层檐下悬叶兰书“五星会垣”匾,中层悬叶霖(叶兰子)书“天下宗师”匾,底层悬叶沅(叶兰孙)书“文昌阁”匾。祖孙三代墨宝荟葵,弥足珍贵,吸列了众多文八雅士樂集于此,被人们传为佳话。
接下来吸引我们的是万佛楼,万佛楼建于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楼内供有20公分高的佛像近万尊而得名,是榆林老街唯一一座对外开放的楼。我们登上二楼,二层主楼全为木结构,上下两层均斗拱飞檐,四角翘举。顶层明廊回绕,歇山楼顶覆青简瓦屋脊。主楼东西各是三楹配殿。整个万佛楼内原曾供有上千个大小不等的佛像,惜现已不存。

再往北边走就到了凯歌楼,建于明弘治五年(1492年)。原名怀德门,是二拓榆阳的南门,以华美著称。明正德十年(1518年)武宗巡视榆林时曾在楼上驻跸,命名为太乙神宫。上有二层木楼建筑,分南北两院两院各立旗杆一对,南院有牌楼座。楼之四角均有钟鼓角楼。相传旧时边塞战年结束时,往往在此举行祝捷、献俘、庆功等活动,故有凯歌楼之名。
最后一个鼓楼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清代曾两次修葺。台基为陕北特色窑洞式建筑,四门洞开,洞顶由东西走向的四块大砖相连封顶。楼上原有巨鼓一面,傍晚击鼓报时,故名鼓楼。鼓楼系古典建筑,基座为长方形,用青砖砌成。楼基正中辟有南北券门洞,连通北院门和西大街。建筑结构采用重檐三滴水式与歇山疏璃瓦顶形式,与钟楼相辉映,楼内有梯可上,登至二楼。
榆林明代为九边重镇之一延绥镇驻地。据《延绥镇志》《粉林府志》记载:明洪武二年(1369年)建榆林寨。榆林为明朝九边重镇之首,出手军事之需要,城墙高度已超过北京城墙。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给了我们一个走近古建筑的机会,让我们去感受古建筑的魅力,去品味古建筑的历史底蕴,是一次十分宝贵的经历,同时也激发了同学们对古建筑的兴趣,希望更多人能去探索古建筑的独特风情。
 
 
时间:2022-08-06 作者:冯源琬 来源:西安理工大学“童心向阳为爱护航”社会实践队 关注: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夏日暖阳 老街古香
  • 夏日暖阳 老街古香
  • 西安理工大学“童心向阳为爱护航”实践队成员调研陕西省榆林市的传统古建筑。
  • 08-06
  • 趣味知识,欢乐课堂
  • 趣味知识,欢乐课堂
  •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逐梦夏乡”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逸师公益爱心课堂”之趣味英语
  • 08-05
  • 初识英语,玩转课堂
  • 初识英语,玩转课堂
  •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逐梦夏乡”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逸师公益爱心课堂之趣味英语
  •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