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李家地村,首先入目的就是干净整洁宽敞的街道,整齐排列的房子,层层叠叠的白云......实践团队员们纷纷表示与自己想象中的完全不同,展现了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驻村书记所做出的亮眼成绩。在此实践团也了解到了当地乡村振兴的一些经验。
解决土地种植、土地产量问题 党中央认为,从容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李家地村总户籍人口有1063人,土地面积却达到了6300亩地,其都为旱地,缺水,基本靠天收,一年一季无霜期,可以种植植物的时间一年只有三个多月,其他时间由于该地气候寒冷、缺水等问题,植物难以生存。除土地及气候原因,该地常住人口只有311人,其中大多数为老年人,平均年龄达到了65岁。这些问题就造成了当地耕种困难,土地利用率低。据了解,为解决该问题,当地除建立三个基地——储量4400吨土豆窖,产出高质量土豆售出保证农民收入之外,对于无法耕种或无法充分利用的土地,当地选择了土地流转的方式。通过土地流转方式,解决了李家地村劳动力不足,人口耕种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粮食的产出率,增加了李家地村村民的收入,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水平。
驻村书记入户走访贴近村民倾心干实事,获得村民一致认可 7月18日上午,实践团邀请到当地驻村第一书记于书记对其进行专访。专访中,于书记向实践团较为详细的介绍了工作队的日常工作。包括日常的入户走访,在入户走访过程中,工作队除了与村民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想外,还会通过观察村民们的生活状态去了解村民,例如于书记在日常走访时,观察到大队旁边的老奶奶上楼梯的不便,当下就找来焊工为其安装楼梯扶手,老奶奶对他们说“有了你们,我的后半生一定会更幸福”;通过交流以及看到村民喜欢早晚跳广场舞,于书记就向县里申请给爱跳舞、想表演的村民修建文娱活动中心,平时也会举办一些大型活动,村民们也会积极报名表演节目;与市县政府各方面沟通挖井筑管道解决村民吃水问题等等。在入户走访后,工作队会建立台账,记录支出情况,走访过程中出现的村民看病问题,上学困难问题,对其进行精准帮扶,避免因病返贫,因重大事故造成困难返贫,从而防止规模性返贫。访谈中,于书记表示“群众的小事就是我们的大事”“倾心倾力为百姓办事”“民有所呼我们有所应”。
在实践团实地走访与村民深入交流的过程中,谈到当地驻村书记时,走访到的村民也纷纷表达了对共产党和党员干部们的称赞与感激之情。

图为驻村书记为腿脚不便老人修建扶手 陈家兴 摄

图为村民在驻村书记修建的文娱活动中心开展文艺表演活动 陈家兴 摄
未来发展:利用当地自然风光优势,发展旅游业和“全民滑雪、滑冰” 关于当地未来的发展,可以依据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夏季该地气候适宜,风景优美,同时也契合总书记所倡导的发展“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发展当地的旅游业;冬季依据当地气候特色,建造滑雪场、滑冰场,形成“全民滑雪滑冰氛围”,发展特色产业,精准规划出当地独有的“作战图” ,打造脱贫特色品牌。
当地拥有天然的风能和光能优势,借助该优势,当地联合三峡等大型企业修建大风车、光电池进行风能发电、光能发电。这些电有些用于村民使用,有些输送到外面。除了提供了电资源之外,风能光伏发电也增加了当地村民们的收入,切实改善了村民的生活:光伏电站资产和收益归村集体所有,收益的70%用于设置农村扶贫公益岗位工资支出,帮助有劳动能力或弱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收益的30%作为村集体收入,用于村内小型公益事业,包括公共设施维修、孝善基金奖励、临时救助、高考奖励等,杜绝收益按户平分。
在国家大政策及乡村振兴工作者的帮扶下,村民生活得到了明显改善,道路等村容村貌也变得干净整洁。通过此次调研走访,实践队员们深刻体会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一线驻村工作者们,更离不开人民群众。大家纷纷表示今后会学好专业知识,从实际出发。发挥青年学子的担当,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努力为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贡献青年力量。
图为实践团在李家地村合影 王启越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