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学子三下乡:以红色为基底,吟壮烈革命

以红色为基底,吟壮烈革命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送来的不仅仅是春风,还是与那鲜红的旗帜颜色一样的革命之魂。2022年7月1日,我骑车来到合肥肥东当地的博物馆,走过一片片砖瓦砌成的土地,看过一幕幕革命史,来领略延续中国漫长历史的红色之魂。

  扫过码从正门进入,就感到浓厚的文化气息,后来踏过一层一层阶梯,立在“薪火传递,功垂千秋”的刻碑前,又感到无比的庄严与肃穆。

  来到革命物品的展厅,仿佛置身于朴实平淡的生活场景之中,又仿似看到了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中革命战士们是用着什么、靠着什么艰苦地生活着。破旧的大挎包,黑漆漆的煤油灯,掉漆的钢笔,泛黄的页纸,破洞的草鞋,跑絮的棉衣,在展台里躺着的又好像不仅仅是这些及其平常的东西。隔着一层玻璃,我却好像已经触摸到这些东西,那一瞬间真的热泪盈眶。在那个战争年代,我们的国家不似外国那样物资丰富、装备精良,可是我们的战士就是靠着这些极其穷乏的东西为我们的祖国赢得了如今的繁荣富强。这是那个时代亦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珍贵的精神,我们当铭记心中,口口传颂。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革命遗留物品

  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画面前,似乎又看到了当时那几个意气风发的青年人。他们高举右拳,高声喊着入党宣言,他们的面前,飘扬着党的旗帜,也吹起了他们的信仰。我面前的茅草屋也映证着当年那段艰苦岁月中的经历。无论当时的条件多么艰苦,敌人阻拦多么剧烈,中国共产党的先辈们始终不忘自己的初心。他们知道这个国家缺少什么,需要什么,他们明确自己的理想与目标,并且愿意献身于党的事业。那个时代,一众有着共同理想的青年人怀着满腔热血,站在保家卫国的前沿,庄重地许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誓言。这至今为止,仍是一种信念,一种永垂不朽的精神。


图为实践队员观看革命往事

  移步来到革命烈士的展厅,各种壁画、雕塑栩栩如生,显现出英雄们的风采。在那个没有精良装备,甚至什么东西都不发达的年代,他们凭着自己坚定的信念和强大的意志,将一个政党发扬壮大,将自己报国的信念传向大江南北。直至今天,中华儿女仍然铭记着先辈们的遗志,中国共产党仍然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与义务。


图为在实物展厅参观革命烈士雕塑等

  参观之旅总有尽头,通过一天的参观与听解,我更加能理解过往那些艰苦卓绝的岁月。后来想一想我们现今的安逸生活,甚至无法想象从前那么苦的日子该怎么撑过去。假若是我们身处在那个时代呢?我们能抱着那样坚定的信念与理想去做一件事吗,我们又能在那种环境中坚持多久。现在的人身穿皮夹克,脚踩锃亮的皮鞋,踏着平坦的马路,每天的日子光明敞亮。但是想一想,从前的年代里,仅仅说长征时期,红军在寒冬也只能穿着漏风的棉袄,甚至很多人因为没有棉袄而失去生命,破洞的草鞋也只能勉强穿着,爬过泥泞的草地,高昂的雪山。这些放在今天的我们身上,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做到?这一刻的我,内心大为震撼,好像怎么也无法想象我自己身处那个时期该怎么存活。自己尚不能保全,又怎么有勇气参与到保家卫国的事业中去。我们是普通人,先辈们又何尝不是,不同的是,他们总是能把我们这些普通人的生命和利益摆在他们自己的前面,他们总是能吃尽我们这些普通人不能吃的苦,在他们心中,他们永远是最后一位。我们大部分人能做到设身处地,却无法做到感同身受。可是经过今天的实践学习,我想我不会再将红色仅仅作为一种不平常的颜色,这更是一种燃着革命之魂的颜色。              (通讯员 李菊梅)

 
时间:2022-07-23 作者:李菊梅 来源:大学生家园 关注: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淮工学子三下乡:探访芦荡深处的沙家浜文化,传承革命
  • 安徽学子三下乡:以红色为基底,吟壮烈革命
  • 了解水稻一生,领悟劳动精神
  • 华师物电团学服务队全称为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团委学生会服务队,是由物电团委和物电学生会联合的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队伍设有策划组、
  • 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