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学子三下乡:四海同春,不以山海为远

  山为骨,水为脉,白墙黑瓦与远山青黛相映成趣,这里是美丽的孚玉镇。近日,安徽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赴安庆、池州、马鞍山、合肥、淮北乡村振兴与文化惠民实践队开展返家乡调研活动。7月6日来到了宿松县孚玉镇,前往孚玉镇别河村,调研当地村庄规划与建设情况,学习当地生态经济发展与乡村综合管理模式,探索美丽乡村建设在安徽的探索样本。

  放眼望去,一座座青瓦白墙的房屋错落有致,俨然江南水墨画中“小桥流水人家的”的景象,颇具徽派建筑风范。“别河村以‘创建美丽乡村’和‘国家级美丽宜居村’为契机,遵循原有村落的自然肌理,建造了‘青山环聚落,绿水绕田园’的景观格局,形成了粉墙黛瓦、古朴自然的皖南田园新农居定位。”别河村村主任向队员说道,“村庄鼓励农户提供闲置房屋,整体打包,发展民宿村落、文创中心等多元业态,把美丽宜居环境资源转化成乡村旅游经营资产,形成了可借鉴、可复制推广的农房试点项目。”队员们面对着精美的房屋说:“别河村发展集体经济,让资产变资本,村民变股东,这才是真正带领村民走向共同富裕。”

  再往前行,如梦幻,如诗如画,一片亭亭玉立的荷花,在翡翠般的别河村前沿尽释风采。别河村团支部书记向队员们介绍:“宿松县向来注重生态立县,本是以农业为主,近年来宿松县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指引,因地制宜,绿化、美化、洁化村庄环境,乡村生态得到有效改善。”

  此外,据了解别河村还积极探索”公司+村集体+农户“等合作模式,做活农房设计落地试点项目经营,让资本变资产、村民变股民,实现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变。队员们感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别河村先试先行,在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等方面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是学习的样本。

  “青青河边草,悠悠远上山,亲爱的,如今生活美滋滋哟………”村文化馆内一位奶奶带领着自己的孙女哼唱着山歌《唱支歌儿给大山》。村里的老先生告诉队员们:村庄文化礼堂全面展示了大竹园的村史、村貌,并设置农家书屋、春泥计划活动室,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活动,提升了村民的文化素养。

  指导教师向队员们讲述:紧抓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别河村经济发展发挥了引领作用。据了解,随着“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提出,有力地促进了村内各项工任务的落实,有力推动了别河村的美丽乡村建设。

  据悉,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从2016年的3万元增加到2017年的7万元,也带动了贫困户就近务工增收。除麻老湾茶园增收外,2017年村级光伏集中电站收益5万元、资产收益扶贫分红1万元。从原先的经济薄弱村到如今的多元经济收入村,别河村的美丽蝶变,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成果。

时间:2022-07-10 作者:马荣 来源:社会实践 关注: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精神扶贫助力物质扶贫,协同推进乡村振兴
  • 解决问题要创新,乡村振兴新方法
  • 解决问题要创新,乡村振兴新方法
  • 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关乎乡村地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目前仍有部分乡村面临着基础设施不健全,文化人才队伍
  • 07-10
  •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关乎乡村振兴发展
  • 聚焦文化娱乐活动,推动农村精神文化建设
  • 如何高效深入参观博物馆——山东大学“寻鲁”调研团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