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道】 巢湖学院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红廉印迹·非遗传承”实践团赴宣州区开展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2025年7月1日至7月5号巢湖学院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红廉印迹·非遗传承”实践团走进宣州区,先后探访皖南花鼓戏博物馆、宣城市博物馆、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和中国宣纸文化园,用脚步感知红色历史,用双手触摸非遗温度。
致敬英烈:青山处处埋忠骨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的松柏苍翠如海,49米高的纪念碑直指苍穹。在讲解员哽咽的叙述中,我们仿佛看见1941年那个血色寒冬,听见新四军战士“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的呐喊。我们轻轻擦拭烈士姓名墙,将手工折的白菊敬献在纪念碑前。

匠心传承:一纸越千年中国宣纸文化园的参观彻底颠覆了我们对“一张纸”的认知。踏入中国宣纸文化园,湿润的空气里浮动着檀皮特有的草木清香。晒纸房内,非遗师傅手持松针,正俯身修补烘壁上的一张宣纸,动作轻如点水。“这张纸从选料到成纸有108道工序,要花整整三年。”讲解员的话让同学们瞪大了眼睛。在“三丈三”宣纸作坊,两位老师傅合力抬起近4米长的竹帘,数十次沉入纸浆池又缓缓抬起,水波晃动间,一张薄如蝉翼的巨型宣纸逐渐成形。“原来‘轻似云絮’不是夸张!”



以青春脚步丈量文化根脉 用赤子之心赓续精神火炬这次实践于我们而言,不仅是文化探索之旅,更是成人成才的生动课堂。从皖南花鼓戏的婉转唱腔到宣纸匠人的千年坚守,从博物馆的斑驳青铜到烈士陵园的巍巍丰碑,我们在行走中触摸文化脉搏,于实践中淬炼青春担当。“这次实践让我们发现,文化传承不是书本里的遥远概念,而是可触摸、可参与、可创造的生活叙事。”我们将以此次宣州之行为起点,继续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让青春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征程上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