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师范学院劳动育人|传播劳动文化,培育青少年自理自立劳动能力

  (通讯员:熊骁 王琼 谢荣华)7月5日清晨,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的师生们迎着朝阳,带着精心准备的教学物资来到酃湖中学。此次"劳动育人"三下乡活动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40余名初一学生在劳动中感悟成长。活动分为理论授课、田间实践和心得分享三个环节,师生们共同书写了一段难忘的劳动教育篇章。
  
  课堂启智:解码劳动价值与农耕智慧
  
  早上九点,酃湖中学113教室内,实践团同学以"劳动最光荣"为主题,通过精心制作的PPT展开讲解。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劳动"创造生存基础、推动社会进步、实现个人价值"的三重意义。当讲到"二十四节气"时,特别以立春"鞭春牛"和雨水"接寿"的习俗为例,生动展现了农耕文化的智慧结晶。而后聚焦现代农业技术,通过示意图详细演示了"翻耕土地需达20-30cm深度"的科学依据。在讲解"玉米种子穴播间距15-30cm"时,邀请学生仔细观察劳动基地采集来的生长不良的玉米和超市买的成熟玉米。最后提到了大家将会开展实践活动,后排的男生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比划起锄地的动作。
  
  (志愿者熊骁为同学们讲解玉米生长知识)

  
  (志愿者王琼、熊骁带领同学们领会劳动的意义)
  
  田间砺行:汗水浇灌成长
  
  正午阳光炙烤着实践基地,40名学生分成三组站在实验基地,除草比赛开始,首次握锄的同学因用力不均踉跄半步,王琼快步上前扶住他:"握锄要像握笔,手腕发力才省劲。"第三组学生将课堂知识活用于实践——用小铲子拔除阔叶杂草,用挥锄斩断茅草的深根,"交叉检查"的策略让他们负责的区域寸草不留。播种环节时,熊骁蹲在田垄间示范挖穴:"3厘米深刚好是食指的第一个关节。"学生们捏着黄瓜种子蹲成一排,教他们把种子放进土坑后又轻轻抹平覆土。当学生们播种完毕后,校服后背的汗渍已晕染成不规则的地图,却挡不住他们盯着土地时发亮的眼睛。
  

  
  (孩子们在田间劳动)
  
  活动结束时,新播的种子已在土壤中安家。相信不久的将来,这些种子会破土而出,就像同学们心中萌发的劳动意识一样,终将茁壮成长。这次活动不仅让学生们收获了农业知识,更让他们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和快乐,为青春增添了一抹亮丽的底色。
  
  (活动结束,志愿者和孩子们手拉手留念)
作者:熊骁 王琼 谢荣华 来源:熊骁 王琼 谢荣华
时间:2025-07-06 关注:
社会实践报告推荐
  • 扇绘照红韵,漆承暖童心——武昌工学院“三下乡”实践
  • 动画模拟齐上阵——吉首大学“心系旅农”实践团为乡村
  • 衡阳师范学院劳动育人|传播劳动文化,培育青少年自理自
  • 从校园到苗寨:吉首大学社会实践团深入边城听民声、察
  • 响应“乡村振兴”号召 吉首大学实践团赴边城镇开展教育
  • 扎根田野书写旅农答卷,青春力行答好振兴之问——吉首
  • 三下乡|让爱与健康“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