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古城里的纳西族音乐守护者——和凛毅

  近日,湖州师范学院的学子们在云南丽江开展了一项关于云南口传文化传承情况与现状的社会实践研究。他们有幸采访到了纳西族音乐代表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沙细乐的传承人和凛毅先生,深入了解了白沙细乐的传承历程与现状。
  
  和凛毅先生出生于纳西族音乐世家,自幼在丽江当地的纳西族礼仪活动中接触并了解了白沙细乐。12岁时,他拿起竖笛,开始了白沙细乐的学习之旅。他回忆道:“学习白沙细乐得到了我父亲的支持,他坚信纳西族妇女也应该有学习白沙细乐的权利,这使得更多人有机会参与到这一传统艺术的传承中。”和凛毅先生不仅自己坚持传承,还带动了家庭成员一起参与,如今他的孙女也加入了传承的行列,一家三代共八人,累计传承时间已达198年。
  
  白沙细乐,纳西语称为“崩时细哩”,是一部流传了800多年的古典音乐组曲,以其独特的乐器组合、严谨的音乐结构和丰富的叙事主题,展现了纳西族古老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和凛毅先生表示:“白沙细乐对纳西族来说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融进了纳西族的民族性格,是纳西族文化的重要标识。”
  
  尽管白沙细乐的传承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缺乏乐谱、学习难度大等,但和凛毅先生始终坚守并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艺。他通过不断练习、参加纳西族礼仪活动以及与老一辈传承者交流学习,保持了对白沙细乐的热爱与专注。他认为,传承白沙细乐需要耐心、恒心和对纳西族文化的尊敬与传承之心。
  
  近年来,白沙细乐得到了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其传承与发展得到了更多关注。和凛毅先生表示:“国家和政府为我们搭建了平台,鼓励和支持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前所未有的。”他希望通过各种途径,让更多人了解纳西族的文化,传承和保护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
  
  和凛毅先生对白沙细乐的未来充满信心。他强调:“白沙细乐是纳西族独有的文化,我们要让外界了解我们的民族和文化,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他还表示,愿意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手段,如网站、媒体等,更广泛地传播白沙细乐,分享他的传承经验。
  
  采访结束时,和凛毅先生表示:“感谢你们的关注和支持,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白沙细乐一定会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他的坚定信念和不懈努力,为白沙细乐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纳西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播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作者:湖州师范学院 来源:湖州师范学院
时间:2025-05-14 关注:
社会实践报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