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沙家浜革命纪念馆,传承伟大革命精神
2月7号,怀着崇敬的心情,来自中国石油大学的红色基因传承队踏上了沙家浜这片红色的土地,走进了沙家浜革命纪念馆。纪念馆坐落在一片开阔的广场上,庄严肃穆。广场中央,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红旗下写着“红色是血脉里永不褪色的赤诚”,我驻足凝望,仿佛看到了当年新四军战士们在芦苇荡中与敌人浴血奋战的场景。
走进纪念馆,迎面而来的是一幅巨大的浮雕,再现了当年军民团结一心、共同抗敌的感人画面,浮雕的两侧写着的是毛主席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展厅内,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饱经沧桑的革命文物,一座座制作精良的模型,无声地诉说着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他们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看到了阿庆嫂机智勇敢地与敌人周旋,看到了新四军战士们英勇顽强地打击日寇,看到了老百姓和战士们的团结一致。
在纪念馆中无数的藏品和雕像中,最让他们感动的是“伤病员之家”的复原场景。在简陋的茅草屋里,摆放着几张木板床,床上铺着稻草,墙上挂着几件破旧的军装,受伤的战士们就躺在茅草床上接受治疗。当年,就是在这简陋的环境中,沙家浜的乡亲们冒着生命危险,精心照料着新四军的伤病员,谱写了一曲军民鱼水情深的赞歌,最终团结一致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在纪念馆的深处有一个特别的展柜,里面陈列着一把锈迹斑斑的大刀。这把大刀的主人是一位名叫郭建光的抗日英雄。在一次战斗中,郭建光率领战士们与日寇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他挥舞着这把大刀,连续砍倒了十几个敌人,最终双拳难敌四手,壮烈牺牲。他虽然已经远去,但他的大刀在今天依然为我们诠释着大无畏的抗日精神。
走出纪念馆,队员来到了沙家浜风景区。这里芦苇丛生,水道纵横,景色十分优美。我乘坐着小船,穿梭在芦苇荡中,耳边仿佛响起了当年新四军战士们的歌声:“我们是铁的新四军,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歌声嘹亮,回荡在芦苇荡中。
作者:红色基因传承队 来源:大学生家园
时间:2025-02-15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