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共青团扎实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

“尽我所能,帮助他人,为服务社区贡献青春力量!”近日,“在烟台正青春”烟台市“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启动仪式上,100多名大学生青年志愿者代表进行庄严宣誓。
“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启动以来,山东共青团聚合市县(区)、高校力量,链接高校项目资源与社区服务需求,逐步探索完善机制、丰富路径载体,组织动员全省17万名高校团学骨干、“青马工程”学员、团员青年参与社区实践活动,有效解决了地方基层社会治理缺人手、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缺场景的突出问题。

全省总动员,搭建“校社”结对平台

“趁青春、进社区”。近日,团山东省委、山东省教育厅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百万大学生进社区”社会实践的工作方案》,召开全省“百万大学生进社区”工作部署视频会议,在高校聚集的济南、青岛等6个市率先试点,并依托山东省学生联合会微信公众号平台开设“大学生社区实践”专栏,多措并举动员地方基层和高校团组织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各地、各高校团委第一时间行动,细化落实要求,构建供需双清单。

威海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质量管理系和制药工程系墙绘小队美化社区墙面

团威海市委建立“高校团支部+社区+社会组织”结对共建机制,组织山东大学(威海)、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山东外事职业学院等6所高校的724个团支部与社区完成结对工作,累计覆盖属地26.5%的高校团支部。

青岛西海岸新区团委联合8所驻区高校组建乡村振兴高校服务联盟,成立21支志愿服务队、15支专业服务队,设立乡村振兴高校人才实践服务基地,服务项目涵盖乡村规划、建筑设计、农业产业发展等六大领域,助学、助医、助残、助困等17项公益方向。

处理“学社衔接”、智慧团建系统录入、完成街道安排的工作……作为聊城市东昌府区古楼街道团(工)委兼职副书记,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研究生臧桂芝会根据社区需要,组织不同班级团支部和兴趣爱好社团的同学们在社区开展“点单式”活动。经历这些工作之后,臧桂芝评价自己的成长“突飞猛进”。

“我将学校特色志愿服务工作延伸到了社区,形成了带动社区文明、社区文化、社区服务和社区安全稳定的‘一进四带动’模式。”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在校研究生辅导员申雅雯挂职青岛市南区八大关街道红岛路社区团干部后,致力于为基层社区治理“搭把手”,同步推进志愿服务进社区,带动300余名团员青年参与大学生社区实践,总服务时长超2000小时。

今年以来,山东各级团组织进一步完善“校地对接”模式,已逐步构建起市县团委主导、高校团委配合、镇街青工委落实的协同联动、双向赋能模式,建立了镇街与院系结对、社区(村)与班级(社团)团支部结对的工作机制,就近就便形成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相对稳定的结对关系。

社区治理、乡村振兴呼唤青年的参与,同时也必然是经过实践锻炼培养造就青年的舞台。这是一场相互成就的“双向奔赴”。

当济宁阜桥街道年轻的街区遇上朝气蓬勃的青年人,当千余名大学生深入基层社会治理“第一前线”,高校充沛的人才资源与街道社区高质量发展紧密相融,共赢触手可及。据阜桥街道青工委副主任、团工委书记吕美霖介绍,街道团工委、社区团委积极为高校师生营造良好的实践氛围,像招待客人一般,为大学生走出校园参与实践提供咨询指导、经费保障、活动阵地等多方面的便利条件。目前,指导刘庄社区网格团总支等32个团组织已与16个学院团组织、21个大学生社团开展“一对一”结对,各社区党委每年将在服务群众经费中列支不少于3000元用于大学生到社区实践,构建起校地团青组织协同发展机制,形成了团组织支持、大学生主动、社区群众欢迎的良好局面。

山东各地聚焦大学生社区实践过程中的所需所盼,积极争取和统筹本地资源,不断优化政策支持、人力投入、物力配置等多维度保障机制。

团济南市历下区委联合宣传部、民政局制定考核细则,月小结、季评估、年考核,将考核结果与项目资金支持、项目负责人兼任职务挂钩,对优秀学生给予表彰奖励,并向学校推荐。团淄博市张店区委动员青企协会员单位,设立“志愿服务奖学金”,“区团+校团”团团联合,提升大学生社区报到活力。

围绕文明城市建设、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公共安全、困难救助等基层城乡社区治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出计献策;深入基层党群服务中心、“青年之家”,常态化为中小学生提供课后服务;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调研,形成调研成果;以书法、绘画、歌曲、舞蹈、话剧等多种形式,面向基层群众开展公益性文化宣传活动;协助街道、社区团组织开展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等。

近期,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2022级硕士研究生王浩经常前往济南市长清区常春藤社区,利用“四点半课堂”为青少年普及垃圾分类等知识,帮助社区青少年树立环保意识。服务过程中,王浩对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环保宣教产生了更深的理解。

社区搭建平台、提供机会,成为大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桥梁;大学生发挥所长、做些实事,成为深度参与社区基层治理的一分子。

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主动参与、倾情奉献、深入基层、倾听民心,沉淀对家乡的真挚情感,埋下毕业后“反哺家乡”的种子,考验的是实践活动的“舞台搭建”,需要建立长效化推动机制。

团济南市章丘区委持续推进“青春小网兜”项目,积极推广“青年+网格”工作理念,瞄准驻地高校学生群体,灵活运用社会治理的“针”,把青年“串”在网格治理中,组建“青字号”网格服务团队,实现“网格吹哨、青年报到”,形成了基层治理整体合力。

山东各县(市、区)团委把握好时间节点,针对社区和居民的专业化需求,与高校开展项目化合作,按照日常课余时间常态化报到、寒暑假期集中式报到、重大活动阶段性报到等不同方式,围绕理论普及宣讲、红色文化传承、就业实习见习、社区志愿服务、文明城市创建等7个方面,找到能力特长“匹配”的大学生,让大学生精准上岗、舒心实践。

山东理工大学积极争取社会资源,与招商银行淄博分行联合开发大学生社区报到及社会实践信息化管理平台,探索实现学生实践全过程“可记录、可评价、可测量、可呈现”,构建起了“供需对接-宣传发动-项目实施-评价总结-品牌凝练”的全链条工作体系,着力将该系统打造成“三全育人”的实践育人全链条平台。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建立全过程评价考核机制,设置第二课堂成绩单专属分类,定期认定导入服务学时;在团支部“10+”任务清单中加入社区实践,作为团支部考核监测点和团员青年团内评优、推优入团入党重要参考。

山东财经大学常态化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三千计划”,深入社区(村)、企业,在实践中了解省情、国情、世情,在实践中接地气、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山东财经大学团委书记王晓迪认为,“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是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大学生上好“大思政课”的重要一环,畅通了校地团组织协同实践育人的“神经末梢”,构建起了校地团组织协同育人的“评价闭环”。

下一步,山东共青团将依托“百万大学生进社区”社会实践项目,着力建好校地结对机制,进一步优化实践场景体验,策划常态工作项目,做好实践服务保障,做到变节点性为常态化、变单次活动为持续项目、变零散性为专业化、变活动思维为育人实践、变单打独斗为协同联动,不断推动社区实践活动内涵化、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发展。
时间:2023-05-03 作者:大学生家园 来源:大学生家园 关注:
社会实践报告推荐
  • 山东共青团扎实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
  • 同济大学2023年社会实践方案征集大赛决赛举行
  • 国家安全教育团日活动
  • 教师教育学院举办“挥毫泼墨显师德,妙笔丹青送清风”
  • 亳州市第一小学开展“我们的节日·精神的家园·清明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