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馆之名,阅城市之声

七月上旬,由浙江工商大学图书馆和人文与传播学院联合组织的“一城一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开展,作为一名线上工作者,我跟随线下组团队成员先后云游宁波、绍兴、金华图书馆和地方标志性场馆,了解当地文化特色,品读文化基因在城市中的传承与发扬,挖掘数字化建设在城市形象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博尔赫斯曾说,天堂是图书馆的模样。在这信息化高度发达而碎片化的时代,图书馆作为城市最安静的角落,却涌动着最活跃的思想。顺着墙壁的痕迹向前摸索,时间、空间的故事在这里流逝,草木的枯荣、生命的兴衰在这里涌动。比起前一年我们实践小队去到的杭州图书馆,地方性图书馆更多展现的是当地特色文化,如“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的宁波浙东文化,“存古开新,平等共享”的绍兴古城风情,以及“双星争华,八婺璀璨”的金华八婺文化等,城市的缩影在这里体现,文化的深度在这里汇聚,无不彰显着城市之间的差异与较量。从重藏轻用到藏以致用,再到资源共享,图书馆的功能在历史的更迭中不断完善。站在图书馆中央向四处望去,图书馆中陈列的展品、充分展现着名家技艺的电子资源,数字化建设使科技的力量裹挟着文化不断前行,使纸质书籍焕发新的生机。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具有鲜明的历史及其地域特征的金华婺剧博物馆。走进900多平米的中国婺剧博物馆,置身于氛围浓郁、展品丰富、布展紧凑的婺剧展厅。从历史发展进程到技艺和曲目传承,从舞台道具的细节要求到戏服的精心设计,七大板块的基本陈列充分展现婺剧从古至今的点点滴滴与走向世界的辉煌成就逐渐展现在眼前。跟随工作人员来到剧院后台,许多婺剧演员正在忙碌着,婺剧的六个声腔:乱弹、滩簧、徽戏、高腔、昆腔、时调仿佛跨越时空一一具现。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通过小队成员对婺剧演员访谈纪录的阅读,我了解到戏曲对基本功的严格要求,他们通过长年累月的学习和实践中习得的气质、台风和艺术塑造力,倾注着演员自身和其师长辛勤的汗水和心血,光是站在那里,就是时空的烙印。他们从历史的风高浪急中闯出,必然向着未来的碧海长空驶去。

云游结束后,通过收集向当地来往行人发放的调查问卷,我们对其信息做了初步的整理。从年龄和每周至少一次的入馆频率等数据来看,我们发现老人正在成为图书馆的“常客”。老人是时代的缩影,时代的欢喜与悲愁在他们身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空闲时间去图书馆随便翻翻,休闲放松,或者是拿起一碟报纸细细品读,好像他们无论到了多少岁都不会对自己的要求懈怠,总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而当下的年轻人,尤其是我们,在电子信息充斥的碎片化时代,被无数缤纷的色彩环绕,鲜少有时间认真阅读一篇长文,逐渐成为当下的标题党。常言道,“老人是一座正在燃烧的图书馆”,想到跟老人聊天时,我对于他口中所述事件的不解让我深深感受到了自身知识的匮乏。

此外,通过调研数据,我发现图书馆观光游玩也逐渐成为当地旅游业的一大景点,许多人愿意在旅行规划中额外空出一天时间到当地图书馆参观打卡,体验当地风土特色。一者是由于图书馆每个月开展的主题系列活动,以及图书馆展区所陈列的当地特色工艺和书籍,吸引了大大小小的游客和当地居民;另一个原因是因为近年来对文化的宣传和活动开展激发了民众阅读兴趣。相关的节目层出不穷,如我尤其喜欢的《朗读者》、《国家宝藏》和《典籍里的中国》等综艺,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现了古代文化和书籍的魅力,让我看到了历史的印记与魅力,不仅让文物活起来,更是激发了根植在中国人心底的文化自信,通过文字的记载和文物的沉淀,仿佛透过了承载千年历史的底蕴与先贤对话。

历史因铭记而永远,精神因传承而不灭,五千年的文化从未断流,我们不仅需要保护文化,更是要走出文化场馆宣扬文化。城市不断在更新,一幢幢摩天大厦拔地而起,城市的历史与生存空间不是仅靠记忆场馆的设立就可以解决的。城市建设的新旧共生,传统建筑遗迹与现代高精建筑的相互依存是我们需要细致考虑的问题。作为拥有千年历史文明的城市,更需要留存时光散去的遗迹,让后人可以触摸到历史的痕迹,而不是仅在书本和图片上一览而过。
时间:2022-09-15 作者:大学生家园 来源:大学生家园 关注:
社会实践报告推荐
  • 以馆之名,阅城市之声
  • 七月上旬,由浙江工商大学图书馆和人文与传播学院联合组织的“一城一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开展,作为一名线上工作者
  • 09-15
  • 北京林业大学信息学院“黄河精灵”社会实践团队
  • 饲养管理,安全防护
  • 本网讯(通讯员 郭海山)作为河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暑期实践活动的一员,今天是实践第一天,主要是多听多看,多学习。关猪圈门,维
  • 09-07
  • 跨越“云端” 不负青春
  • 跨越“云端”,“源”于热爱
    ——南京师范大学能源院思源支教团常规工作顺利开展
    7月4日至7月5日,南
  • 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