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杉豫在今夏支教队实践报告

地点: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薛店镇吕沟村吕沟小学
团队名称: 南杉豫在今夏支教队
团队成员: 滕国钊、袁滢璞、高晓雨、王骁、郭志茹、金敬博、詹天如、阎文琪、景郁彤、牛小月、职梦晓、张子博、张永恒、王心宇、李梦蝶、高梦娇
指导老师: 李宇航
学校: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时间: 2022年7月24日至2022年8月6日
作者: 滕国钊
摘要: 2022年7月23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化工学院南杉豫在今夏支教队赴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薛店镇吕沟村吕沟小学进行以乡村夏令营为主、线上线下相结合、为期十四天的义务支教。活动期间,团队成员根据前期准备的课程设计,充分结合当地小学生实际情况,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团队成员通过与学生一对一面谈、家访等方式,充分了解当地教育资源与水平,加深对乡村留守儿童的现状认识。实践初期,支教队根据吕沟村学生学情,高低年级两个课程组为学生们精心准备了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安全教育、了解自然、科技发展、手工、歌曲舞蹈、自我认知、科学实验等内容的课程,希望带给吕沟村的小朋友们一个内容充实且有意义的夏令营。
关键词:三下乡、义务支教、乡村夏令营
  • 活动背景
1.实践团队组成
在南杉公益助学团队的协助下,团队于2022年5月6日正式组建完成,其中团队由来自化学化工学院的十六名本科生组成,配有指导教师一名。
2.实践活动主题
“织云成梦,育杉成林”——以支教助学为核心,寄希望于小学生与大学生共同生长的乡村夏令营。
3.实践活动目的
南杉豫在今夏支教队乡村支教夏令营认真践行文化、科技、卫生内容知识“三下乡”,促进农村文化、科技、卫生发展的宗旨,通过两周的课程为吕沟村的小学生带来了丰富的课外知识。团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砥砺前行,助力乡村振兴,通过团队的努力,真正帮助到需要帮助的孩子,增强其见识,完善其内心,真正做到“织云成梦、育杉成林”。同时在实地调研中引领团队成员深入学习,充分了解当代乡村教育需求,感悟乡村夏令营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团队的协作能力,锻炼成员吃苦耐劳、不畏困难的坚强品质。
  • 活动过程
  1. 前期准备活动
1.1团队组建
团队成员均有来自化学化工学院的本科生组成,共十六名,各位成员在整体协作、课程设计、文案编写、拍摄等方面各有所长,在明确的分工下形成了完善的运作体系,为之后的活动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1.2选定实践地址
在南杉公益助学团队团长的协助下,支教队通过“扬帆计划”了解到河南省吕沟小学存在需求,在充分考虑地理位置及当地发展情况后,将该小学定为本次活动的实践地。
1.3课程设计准备,出行方案敲定
2022年6月,在决定好时间地点与时间后,团队开始策划筹备课程设计内容。在参考南杉公益助学团队前辈们的经验基础上,支教队队长滕国钊决定先与吕沟小学校长联系、沟通,充分了解小学发展状况、学生规模等信息,并与之前在此地支教过的中国药科大学爱之光团队负责人取得联系,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2022年7月10日,受疫情影响,支教团队内五名成员未能前往实践地参与活动,经会议协商后,团队成员进行了分工调整,并决定于7月23日前往吕沟小学。到达实践地后,团队稍作整顿,在安排好基本生活后开始筹备迎新工作。7月24日,负责报名的成员在校内摆好桌椅,登记学生们的基本信息,当日晚,团队根据学生报名情况将学生分为高低年级两个班,每班分配班主任两名,负责反馈学生们的基本状况与每日的课程安排。除此之外,队长滕国钊还选定学生、团队安全负责人各一名。
1.4前期信息了解
1.4.1乡村夏令营
乡村夏令营是“豫在今夏”支教队对本次支教活动的定位。与传统意义上的支教不同,支教队开展的乡村夏令营秉持“平等对话”的原则,以“互相看见、共同成长”为出发点,以真诚、友善、科学等美好价值为主线,牵动探究、手工、游戏等互动课堂。一方面使孩童在愉快体验中拓宽视野,埋下探索科学与发现美好的种子;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能力。
1.4.2吕沟小学
薛店镇吕沟小学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吕沟村属省级贫困村,位于丘陵地区,没有交通工具,在多方筹资资助下,学校自2002年始建成,配有较为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校周边及附近村镇学生提供更为方便的就学条件。但学校地方偏僻,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目前在职教师6人,学生仅三十余人。村民两千多户,绝大多数以种田为生,水资源极度匮乏,种地靠天等雨。正常年景人均收入不过千元,条件非常困难。村里年轻人都在外打工,90%的学生为留守儿童,与爷爷奶奶共同生活。
团队成员在前期调研中注意到乡村儿童很大一部分是留守儿童,他们的喜怒哀乐鲜少有人关注,也经常无人分享,很多孩子因此变得沉默寡言、沉迷电子产品。他们就像蒙尘的花朵、云后的星星,而大学生长久地生活在单一环境,看待问题的角度难免固化,就像机械的风。风擦掉花朵上的埃尘,唤出阴云后面的繁星,花朵与繁星带给风别样的美好景色,就是团队成员们与孩子们互相唤醒对方的心灵、探索彼此的闪光点、感受彼此温度,在共同的学习玩耍中交流、融合、升华的过程。
2.中期活动开展
2.1趣味课堂
在此次乡村夏令营活动中,孩子们与团队成员之间更多的通过“学生“这个共同身份交流彼此眼中的世界。团队成员在八·一建军节的爱国主题课堂中一同领略中国军人的飒爽风采,深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家国情怀;在七夕节的中华传统文化专题互动中分享源远流长的中国传说,欣赏天南海北的文化习俗,感知身边的文化力量; 在“探索·发现”专题中通过“变色魔药”、“火山喷发”、“气球大力士”等趣味科学实验来走进理科殿堂的大门,探索物质变化、能量转换、大气压强的奥妙;在“性教育”专题中分组讨论,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男女有别的道理,启发女生懂得自爱自重、保护自己,引导男生理解尊重之义,躬行尊重之实……孩子们在对话中接触、探索更广阔的天地,团队成员们则学会用另一种眼光去感受万物的脉搏、时间的流动。两者不以”夫子讲学“的模式相处,而是以伙伴的身份求同存异,互相感知,携手进步。
2.2活力课外
      夏日的热浪盖不住孩子们的激情,阵阵薰风吹动着少年的心。大课间不仅是玩耍放松时刻,更是一个寓教于乐的好时机。在支教活动的大课间里,团队成员精心设计了许多有趣的户外活动来培养孩子们的团结协作和积极沟通的意识,比如排球运动——排球是一个默契性、组织性需求高的团队运动,由两位女老师带领教学。起初孩子们和团队成员互动还很害羞,但在一起挥洒汗水、共同抛击排球的过程中渐入佳境,结束时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和团队成员分享运动体验,交流合作要义。
此外,体育也是打开心灵的一把钥匙,团队成员会在陪伴玩耍的过程中走进孩子们的内心,倾听他们的诉说生活中的奇遇、学习上的困扰、朋友间的矛盾……在实践活动中,团队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一位一年级的小女孩上课时突然跑出教室,一个人坐在走廊上,面对老师们的关心一言不发。在大课间的活动中,团队成员邀请小女孩玩她平时喜欢玩的追逐游戏,在激烈地奔跑后团队成员耐心地询问她相关情况,小女孩也终于吐露心扉,两者互相信任,问题也迎刃而解。大课间在团队成员的安排下得到了充分利用,既强健体魄,又联结心灵。
2.3家访
      2022年7月29日下午,待学生们放学后,支教队的家访团队分别对两位学生进行了家访,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改善教学方式与内容。
 
在与家长们的亲切交谈中,团队成员首先向家长们反馈学生们在校情况及班级氛围。紧接着,团队也询问了一些基本情况,如家庭成员组成、教育投入以及对学生的期望等。然后,针对部分学生的课堂问题,团队与家长们进行意见交换,为后续的课程设计提供了宝贵经验。除此之外,家访团队了解到,村内大部分中年人选择外出打工,导致大部分学生成为留守儿童,造成学生们在平常生活中的引导缺失。最后,家访在支教队成员和家长们的热情合照中落下帷幕。经过此次家访,支教队成员更加清楚的了解了部分学生的基本情况,也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使命,激励学生们在求知求学的大道上不断超越自我,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3.后期宣传
3.1校内宣传
学院网、共青团、实践中心等校公众媒体宣传。
3.2校外宣传
中青网等。
三、活动意义
大学生参与“三下乡支教”活动,是当年五四青年开创的“走向社会,深入民众”荣耀传统的延续,是知识分子同工农群众相结合、教育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一贯方针在新时期的集中表达,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将自身价值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必由之路。在这次郏县之旅中,“豫在今夏”支教队全体队员竭尽所能,以自己所学知识为这些教育资源相对落后地区的孩子们播撒希望的种子,带他们领略外面的世界,与他们交流接触,使他们更好适应社会的发展。在此期间,村民们的热情好客也让团队成员们感怀至深,村民们的淳朴,善良,热情好客让他们感受到了村民对此次活动的支持和感谢。
本次支教活动的开展很好地锻炼了团队成员的团队协作和管理能力,为今后的工作生活打下基础。同时在支教期间,通过与村民的接触,成员们能够衍生出尊重劳动人民与劳动成果的情感,加速人格的健全。
为了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改善农村教育现状,给贫困农村的孩子们一份爱的关怀,希望能有更多的青年志愿者加入到支教队伍中,助力支教事业,赓续支教文化。
 
时间:2022-09-06 作者:滕国钊 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关注:
社会实践报告推荐
  • 殷殷嘱托,助梦前行
  • 2022年7月8日(星期五)下午16点整,安徽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党委书记袁兴龙和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系主任王涛春亲赴安徽省黄山市祁门
  •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