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杼声声入梦来,鲁锦斑斓再邂逅”—东华大学外语学院暑期社会实践

一腔热忱,开启鲁锦之旅
确定要前往济宁嘉祥县进行社会实践后,实践团成员集体线上研讨了本次实践内容。在前期,主要准备了对春秋源馆长的采访内容、非遗传承人赵芳云女士的采访内容、周围人对鲁锦了解程度的网络调查问卷、现场游客的采访问题以及鲁锦相关文创的设计,并提前与相关单位进行对接。
对象为春秋源馆长的采访,意在了解博物馆的发展现状、博物馆在运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之后博物馆的发展方向。而针对非遗传承人赵芳云女士的采访则围绕目前鲁锦发展现状、鲁锦工艺发展的最大阻碍、目前鲁锦现代化生产与传统手工艺的这种生产方式之间的矛盾、工艺的传承情况以及传承中的青年参与度、对于鲁锦的发展受阻问题的相关建议等方面。在针对博物馆现场游客的采访调查中,实践团成员将采访目标定位于三类人群,分别为本地人、带孩子的以及老人。此次实践内容也包括了鲁锦相关文创的设计,将鲁锦文化应用在现代化产品中,包括鲁锦徽章、鲁锦手机壳、日历等。这些文创将会在采访及讲解活动过程中进行发放,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及激励性。
团队在出发之前,就已经通过对接联系函、微信联系等形式与此次实践需要对接的单位如嘉祥县团委、卧龙山街道团委、春秋源鲁锦制品厂、非物质文化遗产"鲁锦"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赵芳云女士、相关媒体如济宁市电视台、《济宁日报》、济宁教育发布公众号成功对接,并时刻就行程内容密切联系沟通。

非遗创新,魅力再现
 本次社会实践的前期工作中,设计鲁锦文创周边是其中的重要一环。而真正的设计过程比想象中要困难许多。
鲁锦本身的材质粗糙,颜色艳丽,这两方面都是鲁锦的特点,不过也是对于文创来说的两大难题。鲁锦材质比较粗糙,它的图案不太精细,所以队员采用了像素风格来描绘鲁锦的纹样。在耐心描绘一个个像素的途中,仿佛也置身于真正的鲁锦纺织过程中。鲁锦纹样大多是简约的几何图形,再经过重复的排列组合而成,乍一看不甚精细,但却充满了精干与大气的美丽。再说说颜色,鲁锦颜色浓艳,颜色组合跳跃,鲁锦的撞色搭配随处可见,色泽鲜活而热烈。鲁锦的美丽,是漫长岁月中由劳动人民的智慧凝聚而成的,是由劳动人民勤劳的双手织成的,鲁锦蕴含着质朴与热情。
 最后,出于成本等方面的考虑,我们选择了能更呈现鲁锦原始的魅力的方式——将鲁锦的图案直接印在产品上。当一串串美丽的徽章从纸上真正来到眼前,我们也感受到了鲁锦独特的风格和魅力,更体会到了文创设计的不容易,以及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社会的困难。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非遗的传承投入更多关注。
 团队的能力终归是有限的,但是鲁锦的魅力是无限的。希望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们能够让更多人感受到鲁锦的魅力。

绝知传承要躬行
实践团抵达嘉祥县后,按照行程安排,紧接着开展了对象为当地春秋源鲁锦博物馆馆长郝秋霞及鲁锦非遗文化国家级传承人赵芳云的采访。馆长为实践团成员着重讲述了他们对于鲁锦传承的独特思路。鲁锦作为旧时女儿的陪嫁,是一代一代,如同绵延不绝的经线,由一位母亲的手传到下一位母亲的手中。所以,春秋源正在以“母亲”为切入点进行鲁锦文化输出。并且,赵奶奶告诉我们,鲁锦传承,最难能可贵的也是最严峻的问题,便是缺少真正“坐得住”的手艺人。每一匹布,每一种花纹的织法变化多端,难以用文字记录的方式全盘记录,真正的传承,一定是要用心、用手、用脑。
郝馆长与赵奶奶向实践团成员展现了鲁锦独有的温度与底蕴,而鲁锦在当下时代的发展,与当地的党建文化及乡村振兴内容密不可分。在卧龙山街道团委书记李自辉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参观了乡村振兴馆、黄岗村村史馆及当地龙头企业圣润纺织集团,学习了“党建+传统文化”特色品牌,看到以支部为引领、党员为带动、全民参与为支撑、传统文化为载体的“四位一体”治理模式。
之所以嘉祥的非遗文化能够得到成功的发展、宣传,离不开她所根植的深厚的土壤——充满热忱的嘉祥人,致力于乡村振兴的党建文化。所以,想要探究鲁锦非遗文化在当下时代的出路与传播意义,也就必须要对嘉祥当地的风土人情,并对党的指示下的乡村振兴理念进行更高层次的理解。

寓教于乐,体会鲁锦之美
为实现本次实践活动的目的——非遗文化与教育业的结合,为青少年系好非遗传承的第一粒扣子,在实践团抵达嘉祥县之前,便与当地嘉祥实验小学及“青鸟计划”高校学子顺利对接,设计了本次《相约鲁锦博物馆》公益讲解活动。
在春秋源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实践团顺利迎接了大朋友小朋友的到来,并向他们分发鲁锦团扇和鲁锦知识小报纸。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同学们跟随张馆长畅游博物馆,欣赏美丽的鲁锦作品、聆听张馆长娓娓道来的鲁锦故事。在鲁锦知识竞答大赛及博物馆寻宝活动中,面对主持人的提问,同学们回忆所听到的鲁锦文化知识、仔细翻阅手里的鲁锦知识报纸,纷纷踊跃作答,抢答正确的同学们都获得了团队设计的印有不同鲁锦特色纹样的文创徽章。期间,青鸟计划的大学生志愿者们除了帮助维持秩序、给小朋友们分发奖品,不少同学也兴致勃勃地跟小朋友们一起体验了织布机,手脚配合、享受劳动带来的快乐。
对于爱玩、善动的小朋友们来说,将鲁锦知识融入游戏,从而让孩子们接触鲁锦,初步体验鲁锦之美,这种创新可以说是一种最喜闻乐见的方式。希望这次短暂而美好的回忆,伴着那些美丽的鲁锦纹样,永远留在那些炙热活泼的童心之中。

校地合作,共绘美好蓝图
在广袤的齐鲁大地,鲁锦之乡嘉祥,实践团成员们密切合作,谱写了富有青春活力新时代鲁锦之歌,在这片自古出圣贤的土地上,留下了东华大学“机杼声声入梦来 鲁锦斑斓再邂逅”实践团队的探访足迹。
活动结束之后,实践团应邀到卧龙山街道举行研讨会,街道为民服务中心曹建丽代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向同学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就非遗文化的传承问题对同学们寄予了殷切的希望,也希望以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为契机,能够与东华大学进行密切合作,结合东华大学纺织学科优势,共同建立校地企三项合作关系,在嘉祥设立东华大学或东华大学外语学院实践基地,促进各方人员沟通往来,更好的将非物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在后续的总结工作中,实践团队也将利用外语学院语言学科优势,制作中日双语版本实践纪录视频,尝试争取在中日新视界节目、东方网日文版、东华外院新闻站以及抖音等自媒体平台推送,以促进非遗文化的国际化传播。回望嘉祥,为非遗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这份经历何尝不是我们青春岁月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时间:2022-08-08 作者:周腾坤 来源:原创 关注:
社会实践报告推荐
  • “机杼声声入梦来,鲁锦斑斓再邂逅”—东华大学外语学
  • 聚焦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 ——重庆大学学生会暑假社
  • “柚”课有道:柚柚们和孩子们的上课日常(上篇)
  • 心怀一份坚守,用行动展望未来
  • 奔波的旅途、炙热的太阳,种种因素都浇不灭队员们前往招生点的干劲,这是与孩子们的第一次见面,也是一段故事的开始。
  • 08-06
  • 宁波大学生聚焦基层,服务群众
  • 2022年7月27日, “浙江省新时代青年志愿服务发展”调研团成员,分别在温州和丽水,参加了当地的志愿服务活动,并采访了一些青年志愿者
  • 08-06
  • 2022年“青春黄埔行”港澳青年社会实践活动结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