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青州市庙子镇乡村文化和乡村旅游发展研究调查报告

滨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润雨
目录

前言 

一.庙子镇文化和旅游发展现状

二.庙子镇文化和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三、对策及建议 

附录 
前言

2020年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三农”工作的重心发生历史性转变,即转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全面部署,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从多维度解决问题的视角提出了一系列全面促进乡村振兴的新举措。

推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实现乡村地区多产业协同发展,进一步发挥文化产业及旅游产业多元化优势,强化乡村地区文化产业及旅游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为此,基于乡村振兴发展要求,切实做好对文化产业及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助力对历史文化及旅游生态资源充分挖掘,利用产业资源挖掘实现产业经济发展创新与发展转型。

本文通过对青州市庙子镇的乡村文化和旅游进行调查,研究当前现状,找出乡村文化和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当的建议和措施。

一.庙子镇文化和旅游发展现状

党的十九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重点、难点和突破点都在基层。庙子镇以“秉承文化建设到农村,赓续文化成果惠农村”为理念,因地制宜,推行文化与健康相结合,推行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推行文化与艺术相结合,使全镇文化工作向“常态化”、“多元化”、“创新化”全方位发展,真正探索打造出一条符合庙子镇特色的文化建设发展新道路。

1.1文化服务

文化服务中心是镇文化宣导的“指挥部”,为更好推行乡镇文化的统筹发展,庙子镇党委、政府领导到各管区、村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增加文化建设财政支持,投入资金45万新建庙子镇文化服务中心,在原有图书馆、阅览室、多媒体教室、文体活动室、国学书画室、棋牌室等多个便民服务功能室的基础上,增设运动场馆,巧妙利用场馆配置男女更衣室。在镇村打造“乡村阅览会,文化学习在乡村”文化点,为文化服务空间开拓新空间,为文化建设基础提高新高度。

在杨集--岸青文创谷打造“时间的森林--集美书社”文旅休闲空间,入选2021年“100个好客山东网红打卡地”;各村结合群众需求打造文体活动场所,庙子村在淄河沿岸规划建设主题公园,梨园店、南术店等村建立篮球场、乒乓球台等活动场地,成为周边村民日常活动好去处。
 
在庙子镇李新庄村文化栏

1.2文化生活

为了让文化发展成果真正落地惠民,庙子镇以贴近农村实际生活为主题,坚持“响应号召、积极参与、成果共享”的理念为指导,以新时代、新风气、新农村、新创意的文化活动为载体,打造庙子镇特色文化,利用文艺汇演、民间大舞台等形势,让村民站上台发挥自身条件演在其中,乐在其中。利用墙体艺术、丹青文化等形式绘勒出文学、文化、文明的新农村,通过春联万家送福、翰墨丹青文化惠民等活动形式让群众文化惠民于生活。

全镇现共有2支乡村艺术团,充分利用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进行培训、排练,充分参与到文化惠民演出中。利用文艺汇演、民间大舞台等平台,让村民站上台发挥自身条件演在其中,乐在其中。组织“一年一村一场戏”文化惠民演出39场,基本完成惠民演出全覆盖。通过举办读书日、书画下乡、演讲比赛、五四青年节北崔崖摄影比赛、象棋比赛、京剧团进村唱戏、话剧表演、拔河比赛等多种活动形式走进农村,让群众文化惠民于生活,提高群众的满意度。

以节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春节期间组织了文艺汇报演出;植树节之际,庙子镇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到文兴路开展绿化植树活动,为绿水青山贡献一份力量;清明节,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到长秋烈士陵园进行扫墓,缅怀革命先烈;建党100周年组织机关干部参加全市“学党史颂党恩”合唱比赛,取得优异成绩。
 
庙子镇暑假表演

1.3文物保护与传承

庙子镇现有文物保护单位20处,涉及13个村庄。2022年制定了《庙子镇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公告公示信息表》,签订了2021年庙子镇文物保护责任书,责任落实到人;对辖区内文物单位做好每月巡查拍照片工作。每年在清明节、建党节等重要节日,开展红色研学,组织党员干部到长秋村红色教育基地重温革命岁月,赓续精神血脉,通过保护与传承,让文物活起来。

1.4旅游发展

庙子镇地处青州市西南部,潍坊市西部,西与淄博市接壤,北邻齐鲁石化城,素有潍坊市“西大门”之称。近年来,庙子镇完善镇域规划,突出产业支撑,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旅游业,先后被评为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省文明镇、省旅游强镇、省生态宜居小镇、中国最具魅力文化生态旅游镇。今年以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乡村旅游,推动全镇旅游发展。

庙子镇有着天然独厚的旅游环境,庙子镇将“三镇通达、三镇领秀”的庙子旅游文化再升级,以“鲁中川藏线”为主线,以“在乎山水,在乎你”为主题,将红叶谷、黄鹿井古村、黄花溪、天赐山、文创谷、北崔崖景区等十几个景区串联在一起,形成了“奇庙之旅”旅游文化带,为文化旅游、乡村写生提供了更好的基础条件。

1.4.1旅游景区

1.泰和山风景区·黄花溪

2.黄花溪藏于大山深处,以“峭壁、峡谷、飞瀑、溪流”为特点,清流汇波,千瀑飞溅。在黄花溪景区,可以漫步山水之间,体验自然之美,感受美好生活。

2.泰和山风景区·天缘谷

天缘谷以“和”为核心,这里有一条峡谷贯穿“儒、释、道”三教的宗教圣地,也有着明朝永乐年间著名女起义领袖——唐赛儿的军寨遗址。谷内保留着大量原始植被,林木茂密,不仅是向善祈福圣地,也是亲近自然、涤荡心灵之所。

1.4.2旅游村落发展

1.黄鹿井古村

游千年古村,观古今变化。黄鹿井古村现在保存有完好的文举人四合院、武举人故居、清朝西南约约长故居、李氏祠堂、古围子墙、古石板路、康熙三十七年修建的关帝庙、清朝带圣旨的三老奶奶贞洁碑、带有四十二道绳痕的古井、植叶相容的明槐宋槐、北方象鼻山等景观。每一处古老的景观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见证着历史的沧桑巨变,更是前人智慧和勤劳的结晶,2016年黄鹿井村入选山东省传统村落。

2.圣峪口村

位于庙子镇南部,与黄花溪风景区相对,青山绿水相伴的田园山村,传统田园与现代元素杂糅的诗意栖居,幸福长廊的宽阔载满幸福的欢笑,百米巷装点了百家宴的甜蜜,杏花坡上杏花枝头闹春意,爷爷的果园、奶奶的菜园、村史馆、煎饼坊等景观资源原汁原味,是一处集研学、观光、度假一体的现代田园小村庄。

3.北李村

该村位于庙子镇南部,泰和山风景区以北5公里处,仁河水穿村而过,川流不息;明代古村临河而建,不仅有古老的明槐还有传统的生活记忆。春季山花满山遍野,连翘、杏花相映开放;夏季小桥流水,杨柳成荫;秋季漫山红叶,层林尽染;冬季松涛阵阵,雪压松枝,更富有诗情画意,是庙子镇自然观光游览胜地。

4、南富旺村

该村位于庙子镇南部,邻近泰和山风景区,周边群山连绵,村内有众多动人故事传说,村内水资源丰富,有多处泉眼,其中一眼名为富旺泉,泉水汩汩,流淌百年,终年不断被称为富旺村的“村脉”,今天的富旺村四季分明,环山抱水,素有诗云曰“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这就是如诗如画南富旺村的真实写照。

 5、东滴水张庄

位于庙子镇政府南部,这里有“黄巢起义”的旧址反沟;村南北墙洞里有天然形成的石狮,常年由泉水滴于石狮头上,形成积水的水湾;历史上有“石驴驼粮”和“壁虎变人”的传说;漫山遍野的红叶,在金秋时节,十分壮观。

6、北崔崖遇龙河景区

位于庙子镇北崔崖村,西靠古村落,东靠盘龙山,源于牛角山止于凤凰台,内有战时用作游击队据点的牛耳洞。四季小桥流水,瀑布成群。主要景点有月亮湾、匣子湾、万间瀑、黑龙潭、龙湾、齐长城遗址等。

7、桃行村

该村从乾隆年间建村至今,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沉淀。主要包括:村居文化、界际文化、祭祀文化、岳飞文化等。由于桃行村海拔较高,气候凉爽,环境清幽,村内有众多农家乐民宿,适合游客消暑度假。更有赏心悦目的景致,蕴含着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

8、红色革命教育基地

东依阳明山,西傍淄河水,长秋村是著名的抗战堡垒村,村内现存抗日烈士冯毅之故居,故居内展示着长秋村民抗日先进事迹,鼓励后人不忘国耻,奋勇向前,原山东省委赠的“一门忠烈”匾挂于大门。村东抗日烈士纪念碑,掩映在苍松青山旁,红色教育意义深远。村内始建于清朝的古村门迎薰门、怀阳门高高耸立,与上庄村阳明山遥遥相望,阳明山植被茂盛,风景秀丽,山中著名建筑铁佛寺始建於宋(金)代,几经重修,规模宏大,因内供铁佛而闻名,曾为青州十大名寺之一。

二.庙子镇文化和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1、文化产业人才欠缺

目前,人才欠缺是制约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部分农村经济条件有限,缺乏吸引力,难以引进外来优秀的文化创作人才,尤其在生活保障、福利待遇以及生产条件上存在一定的短板,制约了人才的引进。此外,在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部分农民文化素质有待提升,文化创作题材和内容缺乏创新,小农意识形态较为严重,制约了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空间,进而导致农村的文化产业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2.新媒体宣传力度不够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旅游的宣传形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租赁广告牌、发放宣传单、游客口口相传等线下实体宣传方式在互联网日益发达的时代,很难获得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实名度不够,尽管庙子拥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但游览量依旧不大。

3、文化产业缺乏特色,产业发展理念落后

在调研中发现,乡村地区的文化产业缺乏独创性,尤其在文化艺术创作方面,很多文化产品千篇一律,缺乏创新,无法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在发展文化产业时,不仅要注重经济效益的实现,还要提升产品的文化价值,实现文化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4.农民缺乏文化参与意识

部分农民自身的文化水平不高,对于乡村文化建设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较为缺乏。虽然部分乡村大力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充分激发农民的创新精神和劳动热情,但是一些农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强,文化参与意识较为薄弱,致使乡村文化建设和品牌建设效果有待提升,阻碍了乡村文化建设。同时,乡村文化建设内容本就较为繁杂,在进行乡村文化建设时,不仅需要对农民实际生活中的各类思想观念进行深入探究,同时还要宣传新时代的新观念和新思想,但部分农民对于新的思想理念较为排斥,缺乏文化参与意识,使乡村文化建设进展缓慢。

三、对策及建议

1、发展文化事业,提升农民素质

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提升农民素质,可与周边高校合作开设学习班、培训班,使农民学习技术,让外出才能就业转变为家门口就业,增加农村劳动力,提升农民文化素质和技能,拓宽就业途径。

2、增强农民的文化参与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乡村文化产业的振兴和发展需要强化农民的文化参与意识,这是乡村文化建设的基本前提条件,因此要充分重视培养农民的文化意识,积极强化思想引导的作用,汇聚思想合力。相关部门需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定期开展文化建设活动,及时对村民开展相关的文化教育工作,深入讲解乡村振兴战略内容和文化发展具体政策。在这一过程中,村民代表和村内党员作为先锋要发挥好带头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村民的行为,开展多元化文艺活动,激发村民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

3、第三方支持

扩大新媒体宣传,由线下向线上转型是一项较大的系统性工程,对于相关部门的财力需求较大。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乡村文化产业的投入,积极引入当地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来支持公共文化体系建设,这是今后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通过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促进公共服务向社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4、加强人才建设

人才是乡村文化建设的有力保障,有了稳定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才能快速推进乡村文化建设的进程,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才会处于常态化。一是全面完善乡村文化建设用人制度,可以依托国家“三支一扶”“选调生”“大学生村官”等政策措施,引入高质量人才;也可以实施公开招聘制度,通过该制度选拔优秀人才,落实好编制和待遇后入村工作,着力培养一支高文化、高水平、贴地气的文化队伍,实现管理队伍的素质整体拔高。二是在优秀人才的管理下,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宣传和发扬传统文化,有序组织开展文化活动,群策群力丰富开展形式、活动内核,为乡村文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附录1:

关于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问题

我们是滨州学院的学生,现在正在进行共享视域下农业转移人口“半市民化”困境破解机制的研究,我们保证不泄露您的任何信息,请您如实填写,感谢您的配合!

1.您是否关注您所在乡村的文化和旅游发展,了解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2.您认为目前您乡村的文化和旅游发展哪些领域发展得较为不错(多选题)

文艺表演(例如文艺汇演、杂技展览等)

健身休闲(例如广场舞、体育赛事等)

文化旅游(例如乡村观光、文化礼堂建设等)

民俗风情(例如耕种纺织、地方美食等)

3.您觉得您乡村的文化和旅游发展还可以在哪些方面增强建设(多选题)

场地设施(文艺表演方面)

文化市场规模(民俗风情方面)

传统工艺品质(民俗风情方面)

文化礼堂建设(文化旅游方面)

地域文化宣传(文化旅游方面)

社团活动(健身休闲方面)

专业指导(健身休闲方面)

4.您认为您乡村目前在文化发展上存在的缺陷有(多选题)

文化精品不多,文化气息不够浓厚

文化资源缺乏有效整合

宣传力度不够大

其他

5.您认为您村的文化和旅游建设对您的生活影响大吗?

影响非常大

影响较大

影响较小

无影响

6.您对当地的文化和旅游发展持怎样的态度?

大力支持并积极参与

不支持且不关心

7.你认为您乡村开展的文化和旅游发展以来其总体成效如何?

成效非常好,改善了很多问题

成效一般,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没有成效,和原来没什么区别

成效不好,产生了很多新的问题

8.您觉得您乡村的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前景如何?

未来将会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会成为较新型产业且会发展的较好

只有一时的新鲜度无法持久帮助乡村发展

其他

附录2:

过程照片
 
在讲述脱贫攻坚取得的胜利案例后留念

 
在庙子镇李新庄村委会门前

 
和村支书交流完后,在支部办公室、村委办公室门前

 
庙子镇路边抓拍景观
时间:2022-08-01 作者:李润雨 来源:滨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注:
社会实践报告推荐
  • 乡村振兴背景下,青州市庙子镇乡村文化和乡村旅游发展研
  • 水利局资金活动调研
  • 7月25日,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百州”赴浙江舟山定海区水利局调研团进行水利局项目资金分配调研活动。
  • 07-30
  • 水利局水资源管理调研
  • 7月25日,山东大学“百川”调研团的所有人员在组长的带领下以及水利局领导的帮助下,对于水利局水资源的管理方面进行调研
  • 07-30
  • 水利局监管服务制度调研
  • 本次调研主要以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水利局为调研对象,采纳问卷调查和实地查看等方式,对现阶段我国水利局监管服务制度展开了调研。通过
  • 07-30
  • 创新引领未来,实践成就梦想——“豫”见创新,“商”
  • 定海区供水水网建设情况
  • 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百川”赴舟山市定海区水利局调研团在水利局王主任的带领下对舟山市定海区的供水水网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
  • 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