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外学子三下乡:探访移民搬迁社区,展示乡村建设成果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国家脱贫攻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并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2020年,国家已经实现了全面脱贫攻坚的目标,消灭了绝对贫困人口,在共同富裕的征途上奋勇前进。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共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为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深入了解党对“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的领导作用,了解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新发展等内容,充分发挥新时代青年的带头作用,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枫火志愿者队于2022年暑期组织开展了主题为“乡村振兴走基层,青春聚力正当时”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以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新府山搬迁贫困户社区为例,调查其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如何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径。
2022年7月17日下午,实践团成员首先来到了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新府山4号小区。据新府山党群中心党委书记、居委主任白雪峰介绍,4号小区现有易地扶贫搬迁群众542户,1623人,此外,还有城市低保低收入家庭和退役军人351户,人口结构复杂,老龄化比较严重,老弱病残较多,弱势群体集中。实践团本次任务是向新府山4号小区搬迁贫困户发放调查问卷,获取搬迁户相关情况,问卷主要从搬迁后的经济收入水平,生活水平变化和亟待改善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解。
走进小区,工作人员对实践团成员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承诺愿意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小区内,老人聚坐在一起打牌、下棋、闲聊,小孩子们追逐玩闹,一片安逸祥和的气氛。九位成员在当地同学的带领下分成三队,走到小区居民的身边,开始了长达四个小时的问卷调查,由于小区内活动的年轻人较少,调查对象为60岁以上的搬迁贫困户,完成的问卷数量近100份。这支青年团队青春洋溢,饱含热情,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解决一切调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爷爷奶奶们也和蔼可亲,愿意对这群素未谋面的孩子们吐露心声。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被采访的居民提到,搬迁后的生活环境与搬迁前相比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过去在农村是土坯房,房子的质量不行,有时候遇到大雨,生命安全没有保障。现在 小区基础设施齐全,居住环境优美舒适,安全隐患整改完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在交通和医疗方面,90%的居民表示满意,少部分居民认为,医疗保险报销金额有待提高。除此之外,多数居民认为搬迁过后,最突出的问题是不能种地。据了解,搬迁居民们几乎都在来自农村,搬迁之前他们靠种地自给自足,而搬迁后,他们不能种地,生活保障减少,再加上受教育程度低,年龄较大,不符合多种工作岗位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能依靠国家每个月的补助来生活。同时,他们也提到希望提升补助力度。
虽有不足,仍旧心存感恩。当问及搬迁贫困户想对党和国家说些什么的时候,他们这样说:感谢党和国家的帮助,现在的生活很舒适,很好。面对存在的问题,他们表示,理解国家的困难,问题需要一步步解决,党和国家需要时间,相信国家会做的越来越好。
通过此次调查,实践团成员切身感受到乡村振兴战略下搬迁贫困户的生活面貌,了解了搬迁贫困户的实际诉求,对乡村振兴有了更深的感悟与体会,认识到虽然我国已经全面脱贫,但是脱贫后的乡村该如何发展,脱贫后的人民生活如何保障,又如何走向富裕,这一系列问题还需一步步探索。乡村振兴,任重道远,党和国家正在艰苦奋斗,积极探索,有责任、有担当的青年人也在前行,为乡村振兴奉献自己的力量。
时间:2022-07-23 作者:简慧 来源:大学生家园 关注:
社会实践报告推荐
  • 凝集团队精神,共创美好未来
  • 为了更好的融入舟山水利调研活动,增进组员之间的了解,营造科学、文明、健康、和谐的生活氛围,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百川”赴舟山
  • 07-22
  • 整理红色校史,探寻皖南文化
  • 青年协契理红色校史,赤子踔厉助民族复兴。6月28日安徽学子赴南陵中学整理红色校史,探寻皖南文化团队利用暑假假期来到芜湖市南陵县南
  • 07-22
  • 徐闻南极村苞西盐场
  • 徐闻南极村苞西盐场是在国家的支持下一步步发展起来的重要食盐厂区。盐场的发展是在传统制盐技术基础上,是徐闻一代代人不断的摸索和改
  • 07-22
  • 滑州瑰宝,解密秦氏绢艺
  • 滑县秦氏绢艺,始创于明崇祯年间,兴盛于清朝中期,传承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那秦氏绢艺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 07-21
  • 服务进社区 文明进万家
  • “践行社区服务,营造文明氛围”7月7日到7月8日,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建筑)学院“树根立魂,基层治本”社区治理实践团队员周雪松走
  • 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