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与关爱盲人社会实践心得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要坚持以人为本,而且是盲人残疾人的一个代表,需要我们的关爱帮助,特别是到晚年更需要关爱。因此,更需要全社会给予关注与关爱。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一份关注与关爱盲人社会实践心得,大家可以一起了解一下。
一、实践介绍
此次实践将通过采访盲人,深入了解盲人的日常生活,记录其生存现状;通过实地调研,亲身感受盲人出行的艰辛,更加全面的了解盲人出行困难的成因,提出相应缓解措施以及前景展望。根据调查结果拍摄微电影,提高社会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
二、实践日程
7月2日
对沙河周边多个街道的盲道和路口的交通岗进行了实地考察。
7月3日
针对盲人出行方式以及其他人对盲人出行方式的看法和对盲人的认识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调查地点选在沙河地铁站附近,本次问卷调查发出问卷300余份,收回有效问卷308份。
7月4日
随机对北京城区的盲人按摩店进行了电话采访。
7月5日
对沙河周边的几家盲人按摩院进行了上门走访。跟踪记录采访对象的一天的出行情况。
7月8日
将之前的调查结果进行了汇总整理,撰写脚本,并进行了微电影拍摄。
三、实践结论
1.交通岗
没有语音提示装置,盲人只能通过对于周围行人步点的变化来判断是否可以行走,如果碰上行人闯红灯的情况,盲人也非常容易跟随,极大的增加了盲人出行的事故率。
机动车驾驶员尚未完全将行人优先的意识贯彻到整个驾驶行为中去,遇到行人贸然穿行,往往处理不及,这使得盲人出行时拥有的弹性不大,极易发生事故。
2.盲道
社会公众无障碍意识淡薄,没有形成保护盲道,避让盲道的意识,一些人将车辆停放在盲道上,或是将杂物堆积在盲道上,随意占用盲道。
盲道维护不及时。大部分盲道砖未做强度大的防滑处理,在受到北方雨雪天气和南方雨季影响的时候,这些盲道砖最容易滑倒行人,特别是“行进盲道”的触条凹面;其次,因砖体材质性质和个别施工粗糙,再加上北方城市常年四季变化的温度差以及南方湿热气候或频繁台风天气等不可抗力,易引发地面断裂和翘砖,这些都使盲道不能发挥其正常作用,形同虚设,降低了盲道的使用效率,也给盲人出行带来极大不便。
盲道设计不合理。盲道铺设时一味地按照图纸,不考虑周边实际情况,看似符合国家标准,盲人实际使用时却困难重重,被电线杆绊倒,绕过井盖后迷失方向,盲道铺进了绿化带里面等情况频频发生。
3.公共交通工具
虽然北京目前盲人乘坐地铁可以寻求工作人员的帮助,但在高峰时段或人流量较大时,以及进出地铁口,仍会存在较大困难。
公交站牌没有盲文,盲人如果想要知道乘坐哪一辆公交车或者在哪一站下车,只能提前查询或者询问他人。
部分公交车到站时没有对车外的语音提示,仅有少量公交车站设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播报到站公交,导致盲人难以得知自己乘坐的公交是否到站。
4.辅助工具
导盲犬普及率低,且费用高,很多盲人家庭难以负担。一些医院、公园等公共场所禁止导盲犬入内。
其余辅助盲人出行的设备或是使用率很低,未得到推广,或是存在较大缺陷,大部分产品仍在开发完善中。
四、实践成果
微电影
五、心得体会
盲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应该受到社会的帮助和温暖,在日常的生活中,盲人有我们无法想象的心酸和困难,作为普通大众的我们,应该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盲人,关爱盲人的生活,从小的方面出发,带给盲人便利,让盲人感受到生活得温暖。我们身为社会的一员,为我们生活的环境带来更多的温馨和美好,这是我们这次活动的意义。
时间:2020-05-31 作者:大学生家园 来源:大学生家园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