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华泉十年常为一书忙,册府朝朝觅宝藏

在第32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暨2016年度优秀古籍图书评奖会上,我校文学院汤华泉教授的《全宋诗辑补》获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一等奖。汤华泉治学以文献功力见长,精熟古籍整理之道,以他的持之以恒铸就了《全宋诗辑补》,以他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和精神激励着后学。

锋出磨砺香自寒来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一些著名古典文学专家集体编撰了《全宋诗》,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于1998年出版。由汤华泉一人辑撰的《全宋诗辑补》,在《全宋诗》的基础上对它进行辑补和复查,一共收录了《全宋诗》所遗漏的作品二万五千多首(包括残篇和零句),相当于《全宋诗》已收录作品数量的十分之一,收录作者共3200多人,其中包括《全宋诗》已收作者1200多人和未收作者近2000人(含无名氏),相当于《全宋诗》所收录作者的三分之一。

《全宋诗辑补》的编写一共花了14年,在汤华泉退休前就已经开始,在去年也正好是他退休后的第九年由黄山书社出版。这些诗篇是从大量的文献和古人的著作、文章、书籍搜寻到的,“因人寻诗”、“由书寻诗”。相比北京大学等高校的辑补团体,他孤身一人进行辑补工作,困难迭起,但他对此毫不畏惧。“还没有网络的时候,我就经常跑到安徽省图书馆和附近城市的图书馆寻找线索,真是踏破铁鞋。”谈起寻找的过程,汤华泉这样说道。在学会了使用电脑之后就方便了许多,在网络上通过电子数据库、出版物寻找资料,信息范围扩大许多,效率也大大提高。除了这些途径与方法,汤华泉还借鉴目录学的相关书籍来收集文献。在十余年的编写过程中,汤华泉独坐冷板凳,孜孜不倦,心无旁骛,让那些被尘封起来的诗词重见天日,终成《辑补》。

整个过程艰难却充满了快乐,“十年常为一书忙,册府朝朝觅宝藏。”年已古稀的汤华泉在他博客的诗篇中这样描述他的“辑补”生活。学术界的学者更是对这本书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全宋诗辑补》是目前所见到的最大的一部断代诗歌补遗专著,以一人之力完成,简直是奇迹。”“我们感到没有汤先生这样的学术坚守,像这样的著作是难以产生的。”黄山书社编辑周振华、周挺启在书评中表达了对汤华泉的敬佩。

深潜书海退而不休

虽然离开了教学岗位,汤华泉并没有因此懈怠他的研究工作。汤华泉还专注于唐宋文学文献的研究,特别是关于李白和白居易的研究。他曾写过一些关于李白的研究论文,整理出版《白居易诗选》;在唐诗整理方面,参与过《增订注释全唐诗》的编纂。汤华泉还说近三四年还在继续开展了对南宋后期的历史人物吴潜的课题研究,目前已经完成吴潜相关著作两部的撰写,正在联系出版社。

“本是闲云野鹤,却成无事穷忙。”这是先生为“自振解乏”写的一句词,也是他退休生活的真实写照。以前的同事和学生们甚至说先生比退休前更忙了,汤华泉戏谑地说,他这是在“还债”,是在做人生的“结账工作”。他希望自己能趁精力尚可把在岗时所积累的课题和资料都完成,时不我待,需要抓紧做好,不愧对人生。

除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汤华泉还表示,退而不休更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填补学术研究上的纰漏,对学术发展作一些贡献,也为我校的“双一流”建设作贡献。

勤奋不懈贵在积累

谈及自己的从业经历,汤华泉笑着说道:“我从中学时期就开始喜欢古代文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引导我走上了这条路。这条道路既是谋生和工作的道路,又是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道路,我也感到很幸运能把它们结合起来。”

“天才在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这是汤华泉受用终生的一句名言。“不勤奋,就读不好书,就不能博览群书,书读得不勤,读得不多,获取知识就很有限。勤奋读书,知识就能源源不断获取。知识多了,丰富了,要善于积累。以前积累知识靠大脑记,笔记,现在有了电脑,效率更高。应该几种方式并用。一切创造活动都以知识的积累为前提。我之所以退休后还能做点学问,全靠以前的读书积累。”汤华泉希望我们要珍惜时光,勤奋读书,积累知识。不仅要读纸本书,也要读电子书,多读多记,用心记,用笔记,也用电脑记,积累的知识越多,就越受用,这就是人生的立足之本,看家之本。
时间:2020-02-01 作者:大学生家园 来源:大学生家园 关注:
校园人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