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师亦友,醉心科研路——专访2017年“李世雄奖教金”获得者刘金培老师

“我在博士毕业的时候目标很明确,就是想成为一名大学教师,我喜欢校园的环境,喜欢和同学们在一起。”朴素言语,方显拳拳之心。他是课堂上认真风趣的任课老师,是学生课下细心解惑的贴心朋友,是科研工作中专注思考的研究学者。他就是安徽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刘金培。

刘金培长期从事于组合预测与决策分析、大数据统计、低碳经济管理等领域研究工作。面对科研,他始终坚持一个理念:交叉。“交叉包括很多方面,文理的交叉、学科的交叉、研究领域的交叉等等。”刘金培说,“我经常关注机器学习的最新进展,这些进展对于解决组合预测与决策分析前沿问题会起到推动作用。我们管理科学领域经常用两种方法做研究,一种是实证研究,一种是规范性研究,这两种方法的结合,往往能互相印证,得到更有说服力的成果。”刘金培认为,对一些基础理论的研究也要强调其实用性,他所涉及的大数据统计应用很广。“像你们喜欢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大白’,其内部算法就包含了基于大数据的统计学习。”刘金培笑言,“科研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慢工出细活。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才会有比较深刻的科研成果。”

“他是如此的平易近人,就像一个学长一样,在他面前我也不怕因为不懂而丢脸,他的讲解专业清晰,由浅入深,循循善诱。”有学生这样评价刘金培。确实,入职5年的刘金培在学生眼中是青年教师,更是他们的朋友、大哥哥。他连续5年担任安徽大学数学建模队的教练,每年坚持带领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科研训练计划项目,指导本科生发表CSSCI期刊论文和国家基金委管理学部A类期刊论文。每逢全国和国际数学建模竞赛,刘金培便会抽出大量的时间指导学生,常常到凌晨时分才离开学校,甚至都顾不上吃饭。刘金培把与学生相处当成了一种乐趣,还时常说起同学们的小趣事:“有的小组同学常因意见不同发生争吵,吵着吵着思路越发广泛,竞赛的成绩反而更好。”作为建模队的教练,刘金培说:“学习和科研本就是一个吃苦的过程,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完成的。”在刘金培的电脑里,有为每个参加过项目的同学所建立的文件夹,他打开其中一篇论文欣慰地说:“这是大三的同学做的,已经很接近研究生的论文水平了”。

刘金培在教学方面一直坚持传授学生科学、系统的学习方法,针对文科生数理基础相对薄弱的状况,刘金培常在教学中加入很多现象生动的案例,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他还自发组织了课后学术讨论班,每周以一个知识点或者一篇论文为主题进行讲解和讨论,除了老师主讲之外,有时也会由讨论班学生主讲,凡是参加讨论班的同学,在学术水平和专业能力上都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同时刘金培还建立了网上交流讨论群,及时与同学们分享自己寻找到的有代表性的论文和资料,为他们推荐可行的学术研究想法和思路。他说:“看到同学们做出成果而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真心为他们开心。”刘金培利用大量课余时间辅导学生,解疑答惑,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这与李世雄“爱学生、轻名利、重奉献”精神在无形中联结在了一起。

虽未与李世雄有过一面之缘,但在学生时期刘金培有缘结识到前几届获得李世雄奖的老师,在与这些优秀老师的相处中,李世雄教授的精神也深深地扎根在他的内心。刘金培的硕士生导师是首届李世雄奖得主、数学科学学院的陈华友教授。刘金培说:“读书的时候,我的每一篇论文都经过陈老师逐字逐句修改,他经常给我们修改论文到深夜。陈老师的奉献精神一直影响着我。”给他印象很深的还有第六届李世雄奖金得主高清维教授。高清维教授的研究方向是小波变换,他是李世雄老师的学生,刘金培说:“我印象很深,有一次在食堂吃饭,高老师跟我谈论如何给本科生讲授《信号与系统》课程,他跟我分享了很多教课的经验,例如用生动有趣的例子把抽象的频率概念解释清楚,一聊就是一个多小时,我受益很多。”

对教学和科研保持严谨的态度,是陈华友、高清维等带给刘金培的,也是李世雄精神在教学与科研方面的延续和传承,对于获得李世雄奖教金,刘金培表示很惊喜:“没想到能获得这个奖教金,以后肩上的责任更重了,需要做的还有很多。但我会继续坚持自己内心的那条路,保持初心,向更多优秀的老师学习。”
时间:2020-02-01 作者:大学生家园 来源:大学生家园 关注:
校园人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