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家风传承,争做时代新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不能只盯着经济发展,还必须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视农民思想道德教育,重视法治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教家风作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振兴之“魂”,乡风文明的提升需要有良好的家风,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又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
2022年7月18日-7月22日,安阳师范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乡村服务振兴队到达富康社区,对富康社区的村民进行家风采访。本次采访我们对村民的家德、家规、家训及家谱进行详细地了解。成员积极行动,认真调研,准确记录,讨论研究。在此过程之中,我们提升了人际交往的能力,在社会实践方面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套方法。此行目的是为了深度挖掘本社区村民独特的家风文化及价值理念,为团队今后的实践主题提供新的指引与方向;更重要的是,为乡村振兴提供多元化的思路与方案。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好的家风,影响着人的成长成才,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为了我们国家的和谐,我们更应该传承优良家风。无论世事如何流转,应该让良好家风“永流传”。
良好的家风是优良品质在家庭中的积淀和传承,是家庭留给每个成员的宝贵精神财富,古有仁智礼义信,今有勤孝谦和思,良好家风因背景各异,也各有千秋:或仁爱宽厚,父慈子孝,兄弟和睦,邻里友爱;或克勤克俭,常怀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之念,靠勤奋兴家聚业,讲节约精打细算;或本分做人,不为富动,尽职敬事,诚信待人。以上种种,在无形中影响着家人,让子女终身受益,其价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鲁迅先生曾说过:“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地产生,尽力地教育,完全地解放。”翻开的名人家规、家训,感召来者,滋养后人。周公的“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孔子的“不学礼,无以立”;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朱伯庐的“一粥一饭, 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以及周总理的10条家规等均是。社区中,以身作则的王阿姨,她认为孩子自小具有模仿天性,许多行为是模仿大人,家风的传承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人民教师周叔叔,家风是给家族成员树立的价值准则,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
良好家风的形成决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的熏陶与积淀。此外,代代相传的不仅仅是家财和地位,更包含有内涵和精神。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可以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树立端正的家风,继承优秀的家规和家训,是值得弘扬的民族文化。弘扬优良家风,促进形成爱家爱国、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文明新风尚。家风对家族的传承,民族的发展都能起到重要影响。由此可见,乡风建设刻不容缓。
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灵魂所在。新时代新起点,唯有抓好乡村文明建设,将文明种子播撒在希望的田野上,让文明之花遍开希望的田野,才能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景。
时间:2022-08-11 作者:贾鹤鑫 宋悦畅 来源:时间活动感悟 关注:
社会实践心得推荐
  • 铭记英雄事迹,庚续红色精神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英雄是历史的推动者。2022年7月31日,作为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烁日队队员,我于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水落坡镇展
  • 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