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农业强国路,青春实践谱新篇
习近平总书记提到过:“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这一重要指示精神不仅是对国家发展战略的精准定位,更是对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农业强国的这一重要指示精神,曲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新麦场精神”实践队于8月9日前往潍坊市坊子区黄旗堡的乙甲村的葡萄园展开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考察、交流学习与实践探索,深入了解现代科技在特色农业中的实际应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突破制约农业发展的问题,为推进农业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实地调研,见证科技农业的生动演绎
活动首日,实践队到达黄旗堡葡萄园就看到了熟透的葡萄挂满枝头,翠绿的西瓜躺在田地上,随后实践队员深入葡萄园的智能大棚内部,近距离地参观了自动化灌溉系统、病虫害智能监测系统。这些高科技的应用,让实践队员亲眼见证了科技如何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通过园区工作人员的详细讲解,实践队员还详细了解到黄旗堡街道依托科学种植,将半截楼葡萄打造成为当地的农业明星产品。工作人员不仅分享了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智能农业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效果,让队员们对这一领域有了更加直观、深刻的认识。最后在工作人员的推荐下,实践队员品尝到了园区的葡萄。
农户访谈,聆听农民生产的一线声音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科技农业在实际操作中的挑战与机遇,实践团队还进行了与葡萄园农户的面对面访谈,探究葡萄种植和销售中的问题。他们详细阐述了“党支部+合作社+园区+农户”这一创新模式的运作机制,该模式有效整合了资源,加强了组织引领,为农户提供了技术支持、市场信息和销售渠道等多方面的帮助,极大地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在谈到采用新技术的过程中,一方面,他们表示新技术的应用确实带来了显著的成效,另一方面,农户们也反映了在新技术推广和应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农户对新技术的接受度不高,担心操作复杂、成本高昂或效果不佳;同时,技术培训和指导的不足也限制了新技术在更广范围内的普及和应用。通过这次访谈,实践深刻认识到,科技农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撑,更需要深入了解农户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生产的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
案例分析,提出惠农助农的真实良策
在前期实践队员充分调研与访谈的基础上,实践队伍组织了一次案例分析会议,邀请农民共同探讨问题。他们结合黄旗堡葡萄园的实际情况,围绕葡萄园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对现有的科技应用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实践队员强调了农户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建议定期组织专家讲座,讲解最新农业科技知识;同时针对农产品品牌建设和营销,实践队员提出深入挖掘黄旗堡文化故事的方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葡萄园,定期举办葡萄园采摘节,开展农业生产+旅游的方式。这些建议涵盖了智能农业设施的优化升级、农户技术培训与指导、农产品品牌建设与营销等多个方面。实践队员通过此次会议,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为黄旗堡葡萄园的未来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是实践队员将所学知识服务于社会、贡献于乡村的生动实践,更是他们深刻理解国家发展战略、坚定理想信念、锤炼过硬本领的重要一课。在未来的实践中,他们将继续探索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的新路径,以青春之名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挥洒汗水,用实际行动诠释“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通讯员:王毓芝)
作者:王毓芝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新麦场”精神实践队
时间:2024-08-14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