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志复登临,敬先贤之品

在进一步了解泰山文化及六位先贤之后,团队成员认为初登泰山犹如走马观花,未能切实体悟泰山文化,便计划再次攀登泰山之巨,并沿路对照先贤之咏叹,感怀先贤之志。
未至而黑线入目,非有污,是泰山惊奇而不知。正应了欧阳修“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欧阳修如此,不登不观,未知其真相而奔走,实乃人生缺憾。立于山脚,泰山当面,高耸凌厉,队员一时不知是泰山捅破了云天,还是凌霄为泰山冠冕。宋濂之“岹峣泰岳柱苍穹,万壑千岩一径通”却是十分在理也写实。形象地表达了泰山的凌云之势,亦写出了自身的白云之志。行至中天门,已有喘息不止,疲惫不堪,范仲淹“泰山采芝人”的回响惊醒团队众人,振聋发聩,这才领悟泰山之就非一日之功,登山之行非一时之勇,须咬定意志,坚定信念。行至岱顶,云海在夕阳之下翻涌,刘基之浮沉亦在“百川日夜流,泰山何其高。沉浮自有定,汲汲无乃劳”之中展现的淋漓尽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便是如此。当最后一抹天光撤离队员的躯体,天下离然之感顿生,仿佛此前天光大亮时,于岱顶之上便能只手收拢天下,翻云覆雨。可见,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慨确是切身实践。暮色渐起,团队疲然而下却也收获颇丰,出走二三里,回头望去,一身疲惫却轻,内心丰盈却重,终然领悟司马之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之一生何尝不是。
欧阳修,游客游也。宋濂,墨客白云也。范仲淹,侠客义也。刘基,政客浮沉也。孔子、司马迁,以国体与百姓为大者,非“客”,主也。
 
时间:2023-09-07 作者:洪振皓 来源:山东大学 关注: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
  • 宁东实践煤矿基地
  • 2023年8月,山东科技大学红墨交融志愿服务队来到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东部的宁东实践煤矿基地进行 “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宁东实
  • 09-07
  • 探索先进技术与生态保护
  • 为了解能源行业,深入地下一线,争做地下王国内的灯塔,更加了解能源行业背景,更好托举起国家的能源饭碗,山东科技大学红墨交融志愿服
  • 09-07
  • 薪火秦缘,点燃未来——北京科技大学社会实践团走进宜
  • 三登泰山,领略风采
  • 第三次爬泰山,开始着重分析中国文化和泰山之间互相影响,并向来访的游客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其对泰山文化的了解程度
  • 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