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哲学+”实践团赴团中央井冈山中心开启“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
为坚定理想信念,进行“井冈山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理论发轫研究”,苏州大学“哲学+”实践团在王一成老师带领下,于8月上旬赴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以下简称团中央井冈山中心)开展红色研修专项实践活动。8月3日,团队在风采展示中尽显青春蓬勃朝气,在三湾改编情景教学中感悟与实践革命智慧,在课题领队会上与中心教研处滕永琛处长碰撞哲思火花。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风采展示活动中,苏州大学“哲学+”实践团与星芒计划实践团,齐声朗诵毛泽东同志1965年重上井冈山时创作的《水调歌头》。两队成员朗诵得有气势、有感情,带领在场观众回望历史、展望未来。“哲学+”实践团学生负责人成一涵向基地领导老师、其他学校实践团队介绍课题要义:“团队此行,是要研究井冈山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理论何以发轫,对革命进程以及中国式现代化征程的重要意义。”两队成员展示完毕,现场响起热烈掌声。

“三湾改编前,中国共产党是否拥有一支独立的军事武装?”“并没有。”三湾改编情景教学课开始,主讲人颜丽娟老师与团队的互问互答,点燃了课堂氛围。颜老师用严谨的表述、鲜活的视频、生动的案例,以情景教学法详细讲解三湾改编的必要性、具体内容与历史意义。听颜老师分析三湾改编举措以及解决的问题时,团队成员不由地为毛泽东等同志的英明决策点赞。情景再现环节,课堂全体学员被编为一个“连”,“哲学+”的老师、同学们恰被分在同一个“班”。颜老师请学员们将三湾改编中蕴藏的管理智慧运用到“班”的建设中。“哲学+”的老师和同学们践悟民主、团结的智慧,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干,齐心协力完成“班”的建设。“罗霄山腹探真理,星火光中悟哲思。”响亮的“班”训尽展蓬勃朝气、必胜信心,凝练出团队的实践主题与目标,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晚饭后,带队老师王一成参与课题领队会,会后与井冈山中心教研处滕永琛处长就课题价值、课题实施方案与主要内容、课题预期成果展开交流讨论。“课题将结合三大地方特色文化,深挖井冈山革命时期‘两个结合’的具体道路,”王老师分享道,“我们的思路是深入到具体的中国革命道路中,阐述井冈山时期‘两个结合’到底是怎么发轫的,发轫的过程以及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深刻影响。”滕处长充分肯定了课题的研究价值与课题实施总体规划,建议课题研究从细微处着手,找到合适的切入点,鼓励团队认真梳理文献、用心开展调查研究,产出高质量报告或论文,并形成决策咨询。

实践首日,苏州大学“哲学+”实践团与星芒计划实践团一同合影,留下青春印记,共呼信仰之声。

接下来,“哲学+”实践团将在团中央井冈山中心的安排指导下,在学校、学院的关心帮助下,认真开展专项实践,扎实推进课题研究。
素材来源:团中央井冈山中心工作人员、苏州大学星芒计划实践团、苏州大学“哲学+”实践团
编辑:廖晓晓
文字:成一涵
图片:王诗语、苟鑫鑫、孙露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