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远市连州市三水瑶族乡的群峰之间,“籽籽同行”突击队的青春足迹沿着蜿蜒山路延伸。这支由青年组成的队伍以教育帮扶为纽带,从前期精准踩点到工作站长效机制建立,在当地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将国家教育帮扶与乡村振兴政策落到实处,让“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理念在瑶乡大地生根结果。
精准踩点:踏遍山乡锚定需求,调研先行筑牢根基
为确保支教行动精准对接瑶乡实际需求,突击队在正式开展工作前启动了全面的前期考察。队员们沿着盘旋的山路深入零散村落,走访村民家庭,与三水民族小学的教师展开多轮座谈,细致了解当地教育生态。从学生知识结构、兴趣特长到民族文化传承现状,从课程设置短板到教学资源缺口,每一项信息都被详细记录,为后续行动校准方向。
在国家“乡村振兴,教育先行”政策指引下,突击队将调研重点聚焦于教育帮扶的“最需处”。通过与教师交流发现,瑶乡孩子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多停留在表层,缺乏实践体验;数学等基础学科因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兴趣不高。这些调研结果直接推动了后续“非遗实践+趣味学科”课程体系的设计,确保青春力量精准注入教育薄弱环节。
图为突击队成员与当地学生合照。“籽籽同行”突击队 供图
政府支持:全程护航保障实施,政策落地彰显效能
三水瑶族乡政府对突击队的支教调研行动给予了支持,成为政策落地与行动推进的重要保障。在场地与资源协调方面,突击队成员提前与三水民族小学沟通,落实支教课堂、开班仪式等活动的场地保障,协调教学用具、活动物资等供应,确保各项环节有序推进。开班仪式上,乡干部亲临现场,为行动注入政策指引力。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教育信息壁垒问题,乡政府积极联动突击队开展大学生资助政策宣讲。乡内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与队员协同配合,向当地大学生及家长详细解读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等帮扶政策。通过清晰的政策讲解消除信息差,切实将教育惠民政策转化为群众的获得感。在红色精神学习活动中,乡政府主动提供当地革命史料与场地支持,在当地党支部副书记的带领下突击队成员们重温瑶乡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
图为突击队成员与政府合照。“籽籽同行”突击队 供图
工作站建立:从短期奔赴到长久陪伴,构建长效帮扶机制
三水瑶族乡“籽籽同行”工作站的揭牌,标志着支教行动从短期实践升级为长效帮扶机制,是突击队与当地政府、学校深化合作的重要成果。揭牌仪式上,乡干部与带队教师共同为工作站揭幕。
工作站的设立源于对“支教不能一阵风”的共识。据介绍,工作站将承担三大核心职能:作为教育帮扶阵地,持续组织志愿者开展活动,弥补乡村教育资源短板;作为文化传承窗口,联合当地非遗传承人与学校;作为政策落地桥梁,及时收集瑶乡教育需求,对接政府部门与社会资源,推动帮扶措施精准落地。工作站的建立是对国家“建立乡村振兴长效机制”政策的具体响应。它将“籽籽同行”的民族团结理念转化为实体载体,使短期支教的成果得以延续。
图为工作站揭牌仪式。“籽籽同行”突击队 供图
整体成效:多维行动显实效,民族团结结硕果
在精准踩点、政府支持与长效机制的共同作用下,突击队的瑶乡之行取得了多维度实效,成为国家政策在基层落地的生动实践。
教育帮扶层面,多元课堂助力孩子成长。扎染课上,孩子们通过棉布与染料交融触摸民族文化根脉;数学课堂以“数字捉迷藏”激发探索欲;漆扇创作课将创意转化为作品,落实全面发展方针;手势舞《国家》厚植家国情怀。文化传承与红色教育成效显著。革命故事重温、红色歌曲演唱让红色基因融入心灵,民族文化与红色文化在互动中传承,丰富孩子精神世界。政策落地方面,资助政策宣讲让更多瑶乡家庭了解国家帮扶措施,为瑶族学子扫清求学障碍,推动教育资源向薄弱环节倾斜。
结课仪式上,孩子们不舍的眼神,印证了教育帮扶的温度。而工作站的建立,更让这份温度有了延续的载体。从精准踩点到长效陪伴,突击队以青春之力践行国家政策,让“籽籽同行”的民族团结理念在瑶乡山水间生长,为乡村振兴、教育振兴与文化振兴增添了亮丽色彩。